• menu icon
cens logo

匯整各種市場資料及專業分析,讓買主及讀者更快掌握台灣各主要出口產業中的最新亮點,包括創新研究成果、品牌策略、市場趨勢及未來展望等,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全球電動車銷售仍強勁 滲透率持續攀升

2024/02/20

隨著傳統內燃車(ICE)逐漸老舊過時,電動車(NEV)滲透率則不斷提高,銷售成長趨勢不變。法人仍持續看好AI科技將逐漸應用在終端需求上,包括應用於智能車上的科技硬體與軟體類股,都將是2024年市場投資亮點。 根據外資券商預計,2023年全球汽車銷量年增13%,2024-2025年將年增5~8%;電動車則可見到明顯成長,2023年包括純電動車(BEV)和插電式油電混合車在內之全球電動車銷量將可有年增28%成績,2024年和2025年則分別有20%年增率。 在區域方面,根據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統計,中國龍頭地位依舊屹立不搖,預期將以800萬台左右的銷售總數為2023年結尾;歐洲有望來到300萬台大關,美國電動車銷售則在100萬台左右。 日盛全球智能車基金研究團隊表示,根據Marklines、中汽協預估,2024年電動車市場可望保持平穩態勢,預計2024年美國電動車銷量有望達2...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研調:去年全球新能源車銷售量估約1,280萬輛 中國大陸需求明顯領先

2024/02/20

研調機構TrendForce預估,2023年全球新能源車銷售量約1,280萬輛,各區域市場銷售占比分別為中國大陸60%、西歐22%、美國11%、其它區域6%,中國大陸市場需求明顯領先。 隨中國大陸政策補貼陸續退場,以及當地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逐漸增高,TrendForce評估,中國大陸新能源車(包含BEV、PHEV、FCV)市場成長率開始放緩,加上海外市場對電動車需求漸增,促使眾多中國大陸汽車品牌布局海外,尤以東南亞成長較顯著,預估今年中國大陸汽車品牌在東南亞新能源車市占率約67.5%。 中國大陸電動車產業受惠於政府與業者的早期布局,以及龐大的內需市場支撐而擁有完整供應鏈,疊加因高度競爭促成的技術迭代,造就中國大陸製電動車的成本優勢,TrendForce預估,2023年中國大陸將出口約480萬輛汽車,其中新能源車占比約25%。 由於出口量有持續上升趨勢,引發各國政府開始留...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昨(18)日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表示,大陸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連續九年全球第一,占到全球60%以上比重,電動車發展進一步提速,預計今年電動車單月滲透率將超過50%。圖取自深視新聞

比亞迪董座王傳福看趨勢 電動車月滲透率將逾50%

2024/02/19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昨(18)日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表示,大陸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連續九年全球第一,占到全球60%以上比重,電動車發展進一步提速,預計今年電動車單月滲透率將超過50%。 深視新聞報導,廣東省委、省政府昨天在深圳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在企業經營者和科技教育界代表發言議程上,王傳福是首位上台發言的企業代表。 「新能源汽車發展只會愈跑愈快,不會給我們停下來、慢下來、喘口氣的機會。」王傳福表示,未來汽車產業將面臨三大發展機遇:一是汽車電動化進一步深入,大陸電動車滲透率將持續增長;二是大陸汽車高端品牌發力;三是出口加速。 王傳福說,大陸汽車電動化將進一步深入,與此同時,中國品牌在大陸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已經從2020年的38%,提升至去年的56%。而為了伴隨中國品牌「走出去」,比亞迪也進入滾裝船業務領域,王傳福稱,第一艘滾裝船「開拓者1號」今年1月已實現首...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電動車景氣看回溫 零配件和機電台廠擴大布局北美

2024/02/16

時序進入2024年,主要車廠正向看待電動車市場景氣,車用零配件以及機電台廠,持續擴充電動車應用產能,尤其深耕美國為主的北美市場。 全球電動車市場持續成長,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指出,2022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突破1600萬輛,去年可超越2000萬輛,這包括純電動車(BEV)、混合動力車(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以及燃料電池電動車(FCEV)。 從車廠來看,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預估,去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前5大車廠包括日本豐田(Toyota)、中國比亞迪(BYD)、美國特斯拉(Tesla)、韓國現代起亞集團、大眾集團,其中豐田和比亞迪銷量比重差距縮小不到0.5個百分比。 電動車產業成長可期,行政院長陳建仁日前預估,去年台灣電動車產值估超過新台幣4000億元,2025年估計可成長至6000億元。 日前在台北車展,豐田車輛營業本部長協理劉松山分析,主要車廠積...


市場調研公司Rho Motion的數據顯示,1月全球電動車銷售年增近七成。 歐新社

全球1月電動車銷量年增69%但月減26% 今年看好歐盟需求

2024/02/15

市場研究公司Rho Motion今(14)日表示,全球電動汽車1月銷量年增69%,但是與去年12月相比,下降了26%,反映出德國和法國對於補貼的削減或規定更嚴格,以及中國大陸的銷售遭遇季節性疲軟。 根據Rho Motion的調研資料,全球的全電動車或電池電動車(B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銷量1月達到110萬輛,高於2023年1月的66萬輛。 Rho Motion數據經理萊斯特(Charles Lester)告訴路透,在德國取消補貼和法國收緊補貼之後,德國和法國1月的電動汽車銷量較去年12月下降了約50%。 但他補充說,歐盟新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將於2025年生效,這代表汽車製造商勢必在今年加強電池電動車與混合動力車的供應。 萊斯特表示:「真正會刺激銷售的是歐盟2025年的碳排標準。」 以區域來看,1月銷量與去年同期比較,美國、加拿大市場比去年同期增長41%;...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起步晚而落後歐中 電動車在美銷售成長放緩

2024/02/06

美國電動車銷售成長放緩,從去年10月成長74%掉到今年11月的42%,美國消費者覺得太貴與充電不便,是不願捨燃油車就電動車的一大主因。 華爾街日報引述汽車情報(Motor Intelligence)網站的數據指出,美國電動車銷售成長在去年4月時達76%高峰,但自去年10月後就一路從超過7成的成長率下滑,掉到今年11月只剩42%,雖仍高於整體汽車市場銷售成長,但相較過去幾年明顯趨緩。 雖然車企高層表示,他們相信藉由推出更多價格低廉車款及增加公共充電樁數量,銷量將會回溫,但買車人短期內興緻降低仍給車商帶來壓力,特別車商先前因預期客戶需求會大增而已拉高電動車和電池產量。車企高層將銷售降溫歸咎於電動車價整體仍相對較貴。 另一讓車商頭痛的是電動車在美國銷售分布不均。標普全球汽車(S&P Global Mobility)的數據顯示,全美電動車銷售集中於少數幾個州。 第3季新車...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全球工業需求回升 法人:有利銅價多方走勢

2024/01/25

根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12月11日、12日召開的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中國大陸最高領導人在會議上制定了2024年的經濟目標,並把明年的重點放在擴大有效需求以及刺激內需,同時穩定經濟成長、刺激就業。而大陸官方媒體也報導,大陸將加速建立房地產開發新模式,並擴大保障性住宅建設、統籌化解地方債務風險與穩定發展。此外,根據大陸央行上周公布最新數據顯示,11月大陸各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1.09兆元,遠高於10月的7,384億元,顯示出大陸房地產投資與民眾消費信心正快速回升當中。 另外,根據路透社的報導,寶馬集團(BMWG.DE)表示,該公司已獲得上海高速道路上的3級自動駕駛測試許可證,距離允許無人駕駛汽車的應用跨近了一步。該公司在聲明中表示,在符合大陸法規的規範下,BMW將推出配備L3等級的自動駕駛汽車。而大陸汽車製造商吉利汽車旗下的高端電動汽車品牌也推出支援快速充電的磷酸鋰鐵電池。該電池...


全球電動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美聯社)

實踐淨零 電動車帶頭衝

2024/01/22

因應全球淨零碳排的趨勢下,各國積極推動2050年淨零排放相關政策,除高碳排、高耗能產業(如鋼鐵、水泥、石化、煤電)必須立即轉型外,所有的產業都將面臨成本增加、碳關稅、減碳及綠能的衝擊。在交通方面,各國也以全面運具電氣化做為解決方案,宣示未來電動車將全面取代燃油車。 國發會在2022年3月提出「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策略總說明」,報告中指出2040年將全面停售燃油車,電動車、電動機車市售比達100%,全面電動化,可望帶動國內電動車產業整體發展。 全球電動車市占率成長快速,國際能源署(IEA) 2023年發布全球電動車展望,顯示2022年電動車全球銷售已經破1,000萬輛,占全球新車總銷售量14%,今年可望創新高達18%,預計至2030年,中國大陸、歐盟與美國銷售的電動車所占平均比重將提升為60%。目前有超過20個國家,如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南韓、加拿大等宣布禁售燃油車的時...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氫能電動商用車興起 台廠拚一條龍產業鏈

2024/01/22

全球氫能電動車興起,日、韓歐美、中國積極發展氫能乘用車和商用車,台灣廠商布局氫能電動車供應鏈,氫能巴士、商用貨卡、特定商用車等也是發展焦點,力拚氫能商用車一條龍供應鏈。 觀察氫能電動載具關鍵零配件,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分析師洪于展表示,包括電驅動、電池、電控等三電系統,燃料電池系統以及儲氫系統等3大技術和關鍵零件,其中燃料電池系統包括電堆和次系統,電堆中的膜電極組和次系統的空氣系統成本較高。 觀察主要各國布局氫能車進展,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指出,銷售市場以韓國、中國大陸、美國等為主,氫能電動乘用車仍占大宗,車廠包括日本豐田(Toyota)、韓國現代(Hyundai)、日本本田(Honda)等,長期開發氫能電動乘用車。 觀察國際氫能車發展趨勢,有從電動乘用車轉向商用電動車的跡象,洪于展表示,例如韓國現代長期開發氫能電動巴士,歐盟專案規劃在法國、德國、比利時、瑞士等國運...


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劉憶如。 聯合報系資料庫

劉憶如:台商可切入墨國車市 透過電動車找新合作市場

2024/01/22

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衰退,加上大陸商務部昨(15)日宣布認定台灣對大陸存在貿易壁壘,出口動能現隱憂。北威論壇「CPTPP/USMCA的影響」昨日登場,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劉憶如分析,台灣短中期雖受惠美中貿易戰的貿易移轉,但美國進口替代國不只有台灣,台商必須尋找新的合作市場,建議可透過電動車切入墨西哥汽車市場,參與更多USMCA的全球價值鏈。 劉憶如指出,美中貿易戰後,台灣檯面上中短期受惠貿易移轉。2019美國減少對中國大陸進口350億美元,其中210億美元改由其他國家進口替代,包含台灣,加上後續因新冠肺炎增加的資通訊與電子產品需求,更大幅推升台灣出口在2022年創歷史新高。 不過,大陸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但今年受到台灣對大陸與香港出口大幅衰退、前11月年減接近兩成,出口年減程度遠大於美國等其他市場,衝擊台灣出口。 劉憶如認為,美墨加協定(USMCA)讓三方合作密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