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匯整各種市場資料及專業分析,讓買主及讀者更快掌握台灣各主要出口產業中的最新亮點,包括創新研究成果、品牌策略、市場趨勢及未來展望等,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機械業外銷訂單連17黑 喊電價調幅減半

2023/08/24

經濟部公布7月外銷訂單統計,機械業外銷訂單連17黑,排名末段班,廠商接單慘兮兮,連帶營運大幅衰退。 台灣機械公會昨(21)日為廠商請命,強烈建議政府將機械設備業納入電價調幅減半的行業別中,以減輕業者負擔。 經濟部公布,機械業7月份外銷訂單金額14.7億美元,月減9.2%、年減24.6%,為自去年3月以來連續17個月衰退;尤其,衰退幅度僅優於礦產品及化學品業,排名倒數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貨品類別的動向指數中,受查廠商對於8月接單與7月比較的看法,機械業指數僅43.8,排名最後(動向指數小於50代表預期下滑),顯示廠商對接單未來景氣展望普遍悲觀。 另外,機械公會也統計,台灣機械7月出口值26.45億美元、年減21.7%,為連續12個月衰退;累計前七月出口值170.14億美元,亦較去年同期減少19.4%。 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指出,政府將2022年下半年度與...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研究:中國製造在歐洲正逐漸排擠德國製造

2023/08/22

中國製造的機械等高附加價值產品愈來愈有競爭力,在歐洲占有率不斷提升,逐漸排擠德國產品,對這個傳統工業大國造成壓力。 位於科隆的「德國經濟研究所」(Institut derdeutschen Wirtschaft)最新報告顯示,2000年歐盟進口的機械和汽車等高附加價值產品有2.5%來自中國,到了2022年已經提升到13%。 相較之下,來自德國的比例從17.7%降到15.5%,「中國占比成長時,德國經常跟著下滑」。 報告執筆人馬蒂斯(Jürgen Matthes)分析,高昂的能源費用是德國產品在歐洲市場失去競爭力的主因。 此外,中國政府從頭到尾補貼整個產業價值鏈,「從勞動力、資金、土地、原物料、初級產品到直接的補貼、減稅和慷慨的出口補助」。 今年年初歐盟從中國的進口略為下滑,馬蒂斯指出這只是短期現象。 他認為,由於中國科技迎頭趕上,即便創新產品也成了德國...


受到基建、地產業等下游需求疲軟,加上出口階段性承壓,7月大陸挖機、裝載機銷量持續築底。(中新社)

大陸基建、地產業不振 7月工程機械業連帶遇「冷」

2023/08/17

受到基建、地產業等下游需求疲軟,加上出口階段性承壓,7月大陸挖機、裝載機銷量分別年減29.7%、19.2%。分析認為工業機械設備要回暖仰賴基建行業增長,預計銷量將在第3季有一定程度回升,減速可能放緩,要實現正增長仍需要一段時間。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最新公布數據顯示,2023年7月挖機銷量,大陸國內年減44.7%,出口年減13.8%;7月裝載機部分,大陸國內年減25.8%, 出口年減9.74%。 挖掘機通常也被視為觀察基建、地產行業的晴雨表。財聯社報導,一位從事工程造價諮詢的業內人士透露,現在要拿到新項目訂單有難度,除了重大項目正常開工外,很多中小項目都因為資金問題處於「停擺」和半停工狀態,一個幾十萬的小單都有幾十家公司參與競標爭搶。 頭豹研究院工業行業分析師常江分析,地產行業需求幾乎釋放完畢,樓市消費低迷直接導致地產企業開工意願較低。此外,隨著上半年各地存量項目相繼動...


台灣機械7月出口值26.45億美元、年減21.7%,已連續12個月呈現衰退。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機械7月出口26.45億美元、年減21.7% 連續12月衰退

2023/08/15

台灣機械公會今(9)日公布台灣機械設備7月出口值26.4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1.7%;累計前七月出口值170.1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9.4%,以新台幣計價約5,209.00億元、年減14.4%,顯示全球景氣持續低迷。 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指出,受全球經濟景氣持續不佳影響,機械設備採購保守,台灣機械出口自去年8月以來,已連續12個月呈現衰退,所幸衰退幅度有略為縮小。 魏燦文不諱言,今年美、中兩大市場需求趨於保守,連帶使得台灣出口減少;不過,隨著進入製造業投資旺季,加上目前開始串起AI商機對出口的推波助瀾,以及科技新品推出,預期後續出口應可緩慢止跌回升。 公會統計,前七月機械出口值前三大依序為檢量測設備26.90億美元、占比15.8%,較去年同期減少4.0%;電子設備26.25億美元、占比15.4%,較去年同期減少13.1%;工具機15.14億美元、占比8....


台灣近年機械出口金額與目的地發生變化,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組長熊治民分析,機械近幾年出口金額變化主要受到國際經濟景氣循環,與貿易戰、疫情等突發重大事件影響。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機械出口中美 一消一長 占比僅差0.3百分點

2023/08/11

台灣近年機械出口金額與目的地發生變化,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組長熊治民分析,機械近幾年出口金額變化主要受到國際經濟景氣循環,與貿易戰、疫情等突發重大事件影響;在出口目的地上,從近期掌握數據與資料來看,因供應鏈轉移與大陸中階機械產品競爭力快速增加,未來台灣機械對大陸出口金額占比持續下降機率極大。 熊治民指出,台灣機械出口2019年受美中貿易戰影響、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出口金額明顯下滑;2021年及2022年因資通訊、半導體需求大增,促使國際廠商增加機械設備投資,並帶動台灣機械產品出口金額在這兩年明顯增加。 台灣機械業跟全球經濟景氣高度相關,台經院產經資料庫資深分析師王忠慶表示,美聯準會以透支未來資源的寬鬆貨幣政策挽救疫情經濟,導致通膨高居不下,而近期升息政策致使高利率影響企業投資意願。熊治民提及,2022年下半年後受全球通膨影響,導致2023年1~5月,台灣機械產品出...


台灣機械出口在2019、2020年負增長後,2021年美中貿易戰促成廠商到大陸以外設第二生產基地效應發酵,出口出現報復性反彈正增長27%,2022年又現疲態,僅增長2.6%,2023年以來各月都是兩位數負增長態勢。(本報系資料庫)

廠商外銷放緩 留意關稅影響

2023/08/09

台灣機械出口在2019、2020年負增長後,2021年美中貿易戰促成廠商到大陸以外設第二生產基地效應發酵,出口出現報復性反彈正增長27%,2022年又現疲態,僅增長2.6%,2023年以來各月都是兩位數負增長態勢。展望台灣機械出口後市,專家分析須注意「關稅」的影響。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組長熊治民認為,台灣沒有與主要機械出口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導致國際市場銷售成本較競爭國家(如中、日、韓)高,特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生效,一旦簽署國之間關稅漸降至零,對未來台灣機械產品拓展有比較大的壓力。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資深分析師王忠慶認為,最理想的狀況就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重啟談判,假如未來有機會重啟談判,將更多台灣產品納入,雖然台灣也要同等開放,但對七成為出口的機械業來說,「利大於弊」。此外,大陸業者跟台灣做生意時還有「附加好處」,像是有很大機率採購...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亞、歐美製造業PMI降溫

2023/08/08

從亞洲到歐洲再到美國,全球製造業景氣持續同步降溫,路透指出,這顯示各國成長放緩、大陸景氣積弱不振,全球經濟蒙受沉重壓力。 標普全球(S&P Global)1日公布,7月歐元區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6月的43.4續降至42.7,與日前公布的初估值一致,是新冠疫情爆發初期至今最低水準;美國7月PMI終值則為49,雖優於前一個月的46.3,但已是連續第三個月低於榮枯分水嶺50。台灣7月製造業PMI由上月的44.8降至44.1,是八個月最低,製造商普遍預測,全球經濟乃至產品銷售都難以在未來數月有太大起色,因此並不看好後續12個月的生產前景,悲觀情緒更是今年1月以來之最。 南韓PMI 7月由47.8回到49.4,但仍低於50的景氣榮枯線,表示製造業仍處衰退,另外南韓7月出口連續十個月下降,出口額為503.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6.5%,延續6月6.0%的頹勢,萎縮幅度甚...


製造業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7月 PMI 再回跌 中經院:6月短暫急單煙火無法照亮大地

2023/08/07

中經院今天發布7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連續5個月緊縮,經季節調整後指數回跌2.2個百分點至46.1%, 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也同步回跌1.7個百分點到43.2%。相較6月PMI曾經大幅回升,中經院院長葉俊顯坦言「6月回升看起來是短暫急單的煙火效應,終究無法照亮大地」,目前終端需求未看到顯訊號,且中國大陸不如預期,業者不敢樂觀,今年應是打底年。 6月PMI雖然還是連4個月緊縮,但因短急單湧現,訂單及生產指數都大幅回升,因此6月PMI指數回升7.0個百分點至48.3%,並是四個月來相對高點。但7月再回跌到46.1%,顯示6月只是曇花一現的急單行情。 7月製造業PMI五項組成指標中,經季調之新增訂單與生產轉為緊縮,季調後之人力僱用呈現緊縮,供應商交貨時間下降,存貨持續緊縮。 其中季調新增訂單一度在6月中斷連續 3 個月緊縮轉為擴張,但邁入第三季的首月,製造業新增訂...


工具機廠陸續傳出放無薪假、甚至延票事件,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昨日為廠商喊救命,並發布三項建言,以協助業者度過經營困境。(本報系資料庫)

工具機業:銀行勿雨天收傘 建議政府協助產業減碳

2023/08/04

國內工具機廠陸續傳出放無薪假、甚至延票事件,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昨(31)日為廠商喊救命,並發布三項建言,首先建議政府短期內穩定電價,其次,企業加碼投資台灣,銀行勿雨天收傘,第三協助產業加速推動節能減碳,以支援企業維持穩定營運成本。 台灣機械公會同步下修今年台灣機械設備出口展望,預估將較去年減少約二成。台灣機械設備去年出口值348.1億美元、年增5.1%,總產值1.45兆元;今年上半年出口值143.69億美元、年減19.0%。 工具機公會不諱言,受到俄烏戰爭、美中貿易戰、全球通膨等不利因素影響,工具機廠「訂單都下不來」,原預期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但目前看來,景氣仍未見明朗,業界只能期待第4季可以看到春燕。 面對景氣困境,工具機公會針對電價穩定部分提出兩項建議,首先,允許企業調降用電契約容量,以夏季電契約容量用電為例,每減少1000kW.h(千瓦.時)約可省23萬元。此...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工具機業搶進印度、土耳其市場

2023/08/01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陳伯佳表示,近年印度政府積極推展「印度製造(Made in India)」計畫,趁勢釋出各式優惠激勵措施、建構友善的經商環境,吸引供應鏈紛紛前往印度設置生產基地,廠商擴建投資的需求不斷增加。 近期剛前往印度考察返台的陳伯佳指出,從今年印度進口工具機需求持續成長來看,可以預期未來印度供應鏈將會更加完整,市場熱絡的表現,也有望為台灣工具機帶來新商機。 此外,土耳其有中東歐最大的工具機產業且位處歐亞中心,更是台灣工具機的主要出口國。因此,國內工具機暨零組件業者也積極搶進,於土國投資設廠。 工具機大廠程泰集團董事長楊德華就指出,旗下程泰與亞崴上半年來自土耳其、印度的訂單,相對其他地區來得好。程泰集團最近也積極展開對包括印度、印尼、越南及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投資設廠的規畫。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統計,今年上半年台灣工具機出口金額累計12.7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