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異業結盟 顛覆汽車業

2022/04/01 | By 經濟日報

Sony與Honda兩家日本龍頭企業2022年3月初宣布將成立新公司,共同開發電動車,首款電動汽車預計2025年銷售。新公司將企劃、開發、設計與銷售電動車,但不會有製造工廠與設施,Honda將負責生產新公司的第一款電動車,而行動服務平台由Sony開發並提供給新公司。

兩家公司都各自開發電動車,Sony於2020年在CES發表概念車Vision-S,2022年持續推出Vision-S 02,主要由歐洲代工大廠打造;Honda去年在中國大陸推出「e:N」電動車子品牌,由大陸合資企業東風本田及廣汽本田生產。相較其他全球大車廠在純電動車市場發展,日系車廠顯然較慢,仍以油電混合動力為主,如何保衛在汽車市場的市占,避免過去消費電子、顯示器、半導體等產業由領先到落後的悲劇再現,日本汽車產業要更積極面對電動車發展。

Sony社長吉田在今年CES記者會上指出,電動車「需要組合傳感器、雲設備、5G、娛樂技術和內容」,Sony集團就從事這些技術,強調「這是重新定義交通工具的好機會」。資通訊與消費電子業者在個人運算行動通訊領域市場日趨飽和下,將產業前景轉向更高單價的汽車產業,主因資訊科技的平民化、半導體製程精進帶來高速運算,與5G通訊環境的日益成熟。服務的典範移轉奠基於自駕技術演進,為汽車產業的經營模式帶來巨大改變。

資策會MIC認為,汽車的應用基於自駕技術與其他資通訊技術導入,有三個階段演進:首先是「以車為中心的交通工具」,此階段強調智慧座艙,相較過去簡單的儀表板與操控功能智慧化,多了自動駕駛科技、觸控螢幕等酷炫科技。第二階段是「以人為中心的交通工具」,在自動駕駛功能上可提供Level 3、甚至Level 4的全自動駕駛,至此汽車電子電機架構(又稱E/E架構)也就是整車電子硬體、軟體及通信架構系統的總布置方案成為發展的重點,可將汽車當成一輛行駛的PC。第三階段是「以人為中心的移動空間」,此階段的汽車已經進入Level 4及 Level 5全自動駕駛模式,沒有所謂駕駛的角色,因此新興服務模式就應運而生,汽車可能是以銷售後續服務為主,而非一次性汽車購買,就如蘋果手機與其線上服務綁定的形式。

純電動汽車的零部件個數為1.5萬個左右,只有汽油車的一半,而且沒有複雜的後續維修保養,硬體價值相對降低,由於導入自動駕駛及其他影音娛樂附加服務,設計及車輛控制等軟體的附加價值將提高。德國大陸集團估算,到2030年車輛價值中軟體比例將占三成。汽車軟體化意味汽車品牌業者將專注優勢領域,導入如資訊業的高度分工模式,品牌業者只負責設計、行銷,生產都交給代工服務(EMS)。

純電動汽車的製造工藝簡單,不需要很多人手,但將導致工廠員工失業,必須及早為員工轉型做準備。基於自駕車系統發展在E/E架構上,發展駕駛控制操作系統(OS)及數據計算、圖像辨識、邊緣運算、影音應用等高附加價值軟體。隨著產業結構演進,也會帶來就業機會。

外電報導,鴻海推動的純電動車開發平台MIH有約100家日本企業參與,豐田及本田的關係企業都參加,原本車廠一條龍的金字塔生產體系,為更快速回應產業變動與發展,不得不打破過去的架構,考慮轉向水平分工。與鴻海合作的美國新創車廠Fisker也在2月接受預購,預計2024年交車,證明此代工模式合作可行。

中國大陸廠商也積極往低價電動車發展,電動車開發的金額動輒百億美元起跳,對不具規模的二、三級車廠想後發先至,降低開發投資,並儘早推出產品,快速媒合採購合適的關鍵零組件,運用鴻海的MIH平台似乎是目前最佳解方,這也是MIH日本汽車供應鏈廠商蜂擁而至的原因。

面對汽車業所處典範轉移的時代,一家想藉此開發新業務,一家要在守成中創新,處於這樣巨大變動的時代,考驗經營者解讀需求轉變及因應挑戰的能力。1+1也許可以大於2,但是電動車產業透過開放平台與水平分工,更能擴大接觸層面及分散風險。(作者是資策會MIC資深產業顧問)

圖為Sony於2020年在CES發表的概念車Vision-S,2022年持續推出Vision-S 02。圖檔來源:聯合報系/歐新社
圖為Sony於2020年在CES發表的概念車Vision-S,2022年持續推出Vision-S 02。圖檔來源:聯合報系/歐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