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匯整各種市場資料及專業分析,讓買主及讀者更快掌握台灣各主要出口產業中的最新亮點,包括創新研究成果、品牌策略、市場趨勢及未來展望等,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國汽車出口超越日本 躍居世界第一

2023/08/14

日媒報導,中國今年1到6月的汽車出口量首次超過日本,躍居世界首位,其中,新能源汽車占出口整體的25%。出口地區以俄羅斯最多。 日經中文網今天報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主要企業的汽車出口量在1到6月年增76%,達到214萬輛。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同一時期日本汽車出口量為202萬輛,年增17%,中國首次超過日本。 拉動中國出口的是純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占整體的25%。相關車企中,美國特斯拉(TESLA)從其最大工廠上海向海外出口逾18萬輛汽車,中國大型廠商比亞迪也向海外出口了逾8萬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海關數據顯示,1到5月對俄羅斯的出口最多,達到28.7萬輛。報導指出,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後,韓國、日本和歐洲大型企業大幅縮減當地業務,中國企業正在填補空白。 中國持續對電動車補貼,電動車產業成為當下經濟不振中少數發展被看好的產業...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經院副所長 温蓓章:每位車主都參與

2023/08/09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所長温蓓章建議把低碳燃料導入減碳路徑圖。她說,除手段不會太過單一外,同時,不僅只仰賴車輛的汰舊換新來達成減碳,可以每一輛車、每個車主都能參與減碳行動。 温蓓章說,從目前各國對於達成淨零目標的手段來看,各國運輸部門大多採用多元措施趨近淨零,而國內部門的政策則僅依賴運輸工具的電動化。 依國發會所公布的措施,只是透過傳統運輸部門需求管理,例如要民眾搭公共運輸等等,整個運輸門的減碳或淨零都押注在電動車推動和運用上,作法過於單一,對台灣整體來說,存有供電的不確定性。 她以推動電動公車為例,發現一些區域因供電系統無法承受過多負載,即便交通部核可客運業者可以去買電動車,但因無法建置充電場站,以致不能落實。 目前大家正關注低碳燃料的導入,可以把它放入減碳路徑圖,一是手段不會太過單一,其次是不會只仰賴車輛的汰舊換新來達成減碳,而是現在每一輛車、車主都可以參與減碳行動...


低碳汽油減碳效益試算表

產研倡議 低碳油納減排策略

2023/08/09

針對低碳汽油(摻配生質酒精的汽油)已被美國等60餘國納入交通減碳策略,目前國內產研界倡議加速推動跟進,除可減低碳排外,並能兼顧公平正義。而美國在台協會指出,如果台灣實施低碳汽油,美國可以成為穩定可靠的合作夥伴。 機車業界表示,台灣是機車王國,除了每一年內需市場約有80萬台規模,同時外銷百餘國,產業界投入機車研發與生產超過50年,上下游供應鏈從業人口更超過30萬人。 面臨淨零排放,電動車潮流來臨,台灣的電動機車產業發展也比其他國家更快,但在電池成本、換地站用地取得面臨瓶頸;而換個角度來看,透過燃油效率提高,低碳汽油的使用,燃油車可以降低碳排放,甚至不輸給電動機車。 業界強調,台灣整體保有台數達1,440萬台,要靠新賣的車子降低油耗與碳排要很長時間,若全面改用低碳汽油,就可以馬上有很大改善,每年減少的是幾百萬噸碳排。 值得注意的,台灣看電動機車的碳排只要燃料使用周期,...


南韓電動車電池大廠LG新能源。 美聯社

不敵中國大陸對手 南韓三大電動車電池廠全球市占下滑

2023/08/08

南韓三大電動車電池製造商今年上半年雖然銷量成長,但全球市占率卻下滑,因為對手中國大陸電池廠進一步擴張海外。 韓聯社報導,SNE研究公司3日發布的報告顯示,LG新能源、三星SDI、SK On等三家南韓電池廠,今年上半年的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占率共為23.9%,低於去年同期的26.1%。 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場市占率第一的企業為中國大陸寧德時代,達到36.8%,第二名為比亞迪的15.7%,這兩家公司加總市占率超過52%。 LG新能源以市占14.5%排第三,占比與一年前相同,SK On由去年同期的6.8%降至5.2%,三星SDI則是從4.8%降至4.1%。 SNE研究公司指出,南韓電池廠市占下滑,原因並非業績趨緩,反而是中國大陸業者仰仗國內熱絡需求支撐,而呈現相對爆發式的成長。 南韓三大電池廠今年上半年的電池安裝數量都成長二位數。LG新能源安裝於電動車...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國補助電動車電池回收 挑戰中國主導地位

2023/07/26

美國「降低通膨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中一項鮮為人知的補助條款,使北美洲企業爭相回收電動車電池,以削弱中國在這項領域的主導地位。 降低通膨法有一項條款,自動把在美國回收的電動車電池材料認定為美國製造,且可以獲得補貼,無論來源為何。 路透社訪問十幾位業界人士和專家,他們表示,此舉帶動了美國建廠熱潮,鼓勵汽車製造商研究更多可回收電池,且最終可能使開發中國家的買家更難買到舊的二手電動車。 研究公司EMR指出,中國處理全球市場上幾乎所有電動車電池回收業務,估計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110億美元成長到2028年的180億美元。隨著推出更多電動車和陸續淘汰既有電動車,電動車電池回收業務會日益擴大。 根據美國金融分析網站PitchBook.com的數據,全球至少有80家企業涉足電動車回收領域,其中50多家新創公司吸引至少27億美元資金,過去6年幾乎...


電動車示意圖。路透

星國拚淨零 電動車踩油門

2023/07/25

新加坡政府啟動新加坡2030綠色計畫(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此計畫為全國性的且大範圍的涵蓋各行各業進行推動,以促進新加坡朝向永續發展,希望在2030年把溫室氣體排放量減至每年6,000萬公噸,並最晚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 此綠色計畫共有五大主題,包括:自然城市 (City in Nature)、永續生活(Sustainable Living)、能源重置(Energy Reset)、綠色經濟 (Green Economy)、韌性未來(Resilient Future)。並針對各項主題設定具體目標,如種植超過100萬棵樹、太陽光電目標達到2GWp、自2030年起所有新註冊車輛須為潔淨能源車型(即不再販售柴油或石油等車款),致力成為亞洲與全球綠色金融領導中心,且預計2035年30%電力將來自於低碳電力,包含天然氣電力、太陽能與廢棄物轉能源電廠,新...


TrendForce/提供

TrendForce:車用PCB產值2022~2026年CAGR估達12%

2023/07/20

根據TrendForce「全球車用PCB市場展望」研究顯示,由於PCB在消費性電子應用占比過半,在終端市場需求尚未明顯回溫的情況下,導致經濟逆風對於PCB產業的影響相較其他零組件更明顯,預估2023年全球PCB產值約為790億美元,較2022年衰退5.2%。 其中車用PCB市場則逆勢成長,主要是受惠於全球電動車滲透率持續提升以及汽車電子化,2023年產值預估年增14%、達105億美元,占整體PCB產值比重由去年11%上升至13%;至2026年車用PCB產值將有望成長至145億美元,占整體PCB產值比重則上升至15%,2022~2026年車用PCB產值CAGR約12%。 TrendForce表示,車用PCB產值成長主力來自電動車滲透率提升,純電動車(BEV)每車平均PCB價值約為傳統燃油車的五至六倍,其中車內PCB價值含量最高者為電控系統,約占整車PCB價值的一半。 而電...


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部門CEO余承東 網路照片

華為余承東評斷車市 新能源車惡性競爭才開始

2023/07/17

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部門CEO余承東表示,大陸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卷」(意指惡性競爭)才剛開始,會一直持續下去,現在的新能源車滲透率才30%多,後面才是更大的發展空間。意味大陸電動汽車界的價格戰、輿論戰等惡性競爭狀況一時半刻或難以劃下休止符。 界面新聞報導,「問界」為華為與賽力斯集團聯合推出的電動汽車品牌。而搭載HUAWEI ADS 2.0高階智慧駕駛系統的新款問界M7預計9月正式上市,據大陸工信部披露的申報訊息顯示,新款問界M7將在六人座版本基礎上推出五人座版本。 此前,理想汽車CEO李想曾在微博上透露,問界M7把理想ONE逼到退市,讓理想虧了十幾億元。余承東則回應,在剛開始「卷」的電動汽車行業中,要堅持做好產品、好口碑,憑藉優秀技術,合理價格,良好用戶體驗,讓行業發展得更健康,廠商和用戶都能受益。 余承東近日就問界M7產品升級、上市方面與通路商、供應商做了一次交流。余...


自動駕駛技術逐漸成熟,相關車廠、晶片廠搶進發展更高階車款。圖/pixabay

整理包/最好的愛就是手放開?賓士、特斯拉拚全自駕車再上一層樓 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如何、供應鏈一次看

2023/07/14

科技日新月異,自動駕駛功能也更加靈活且廣泛的被運用在汽車和電動車上,日前先由德國車廠賓士(Mercedes-Benz)率先實現自駕等級Level 4;電動車大廠特斯拉 (Tesla)執行長馬斯克更宣布要在2023年底前,使自家電動車達成全自動駕駛的技術,讓「自動駕駛」再度掀起話題。對此,《經濟日報》整理自動駕駛技術、概念,以及相關供應鏈和概念股,供讀者了解參考。 一、自動駕駛是甚麼? 過去,不用手開車的畫面僅會在科幻電影裡出現,但現在正在一一實現當中。自動駕駛系統(ADS;automated driving system)言下之意就是完全自動,不需要人力去操作。 而特斯拉詮釋的自動駕駛,則稱全自動駕駛(FSD;Full Self-Driving),這項技術尚未成熟,轉而代之的則是「低配版」的自動輔助駕駛(Autopilot),既保有一定的自動功能,但仍須倚靠人力控制。 ...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電動車5年增加21倍 社區充電樁跟不上腳步

2023/07/13

根據財政統計統計,電動車受惠於電池、馬達等車輛零組件之關鍵技術有所突破、淨零碳排政策等因素,2022年底電動車為3.6萬輛,較2017年底增21倍,其中自用小客車2.8萬輛,增幅達35倍,其中北市又占全台的將近2成。但電動車趨勢快速發展,也衍生出充電問題,許多電動車的車主無法在自己社區裝設充電樁,成為新的社區難題。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電動車未來市占率將大幅拉升,也衍生出充電的龐大商機與需求,對於電動車的車主來說,最方便的方式還是不用特定跑到外面的充電樁,若是自己社區停車就可以充電最為方便,不過大多數的社區並沒有類似的裝置,甚至住戶自己要加裝都還要經過管委會同意,社區充電樁推廣與增設速度,遠遠追不上電動車快速增加的趨勢。 即使現在新的推案,電動車的充電樁也不是新建案規劃時的標準配備,曾敬德指出,新建案充電樁的一般做法,多為預留充電線槽並擴大機電的備載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