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四大效應爆發 貨櫃海運恐爆斷鏈危機...將推升運價續漲

2024/06/03 | By 經濟日報

海運四大效應爆發,全球出現大塞港,其中,上海、新加坡等全球前兩大港擁堵問題為三年來最嚴重。圖為上海港口。(路透)
海運四大效應爆發,全球出現大塞港,其中,上海、新加坡等全球前兩大港擁堵問題為三年來最嚴重。圖為上海港口。(路透)
海運四大效應爆發,全球大塞港。貨攬業界指出,海運近期有四大問題一齊出籠,包括新一輪美東勞資協議將屆、大陸擴大出口南美、以哈戰事加劇、缺櫃危機延長等,新加坡、上海等全球前二大港正面臨三年來最嚴重塞港,醞釀疫後首波斷鏈危機。

國內指標航商證實,現在不僅歐洲塞港,亞洲的新加坡同樣面臨塞港狀況;內部主管也接連指出,亞洲各港口堵塞狀況是三年來最嚴重的。對此,貨櫃三雄長榮、陽明、萬海對於全球大塞港問題都不表樂觀,牽動運價恐續漲。業內人士引述外電指稱,全球第二大貨櫃港新加坡的壅塞已達臨界點,導致供應鏈危機迫在眉睫。對此,新加坡港務集團(PSA Singapore)認為,這情況短期無解,「波動恐持續下去」。

亞洲貨櫃諮詢公司Linerlytica在最新報告中警告稱,港口擁堵問題再次困擾著貨櫃市場,新加坡成為最新的瓶頸。報告指出,這個世界第二大貨櫃港口的停泊延誤時間已長達七天,過去只要半天即能消化,最近幾天待泊總運力上升至45萬TEU(20呎標準櫃),港口壅塞將在6月加劇。

至於全球最大港上海港,外電報導稱,上海和青島都正面臨挑戰。上海港作為全球最大的貨櫃港口,待泊時間目前處於三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對於6月全球面臨的大塞港現象,亞洲港口進一步引爆的海運斷鏈危機,航商引述法人機構報告指出,至少有四大關鍵因素,導致這一場疫後的空前危機。

首先,各大貨主搶運潮一波波。其中,在貨櫃輪5月長約簽署前,基於對運價上漲的預防心理,已爆出一波搶運潮。另,美東碼頭資方與工會之間的勞資協議將在9月到期,屆時有出現罷工的可能性,導致搶運潮持續升溫。

第二,大陸製造業擴大出口南美。在美國今年總統大選逼近的背景下,大陸企業擴大搶進南美投資、出口,以規避可能即將來臨的高額關稅,其中,汽車產業為出口大宗。

第三、也是此波海運斷鏈的重大關鍵,即以哈戰事無解,甚至有加劇的情況。近期,支持哈瑪斯的胡塞組織甚至擴大對行經紅海的商船襲擊行動,並有擴散到阿拉伯海和地中海的跡象,地緣局勢短期無緩和跡象。

第四是缺櫃問題延長到三個月以後。根據航運業界指出,目前亞洲多處港口缺櫃,這種情況導致「有櫃者惜售」,並且造成供需關係進一步傾軋。

進一步說,櫃子供需缺口呈現螺旋效應,要租櫃子的人租不到,即使緊急造櫃也要排到三個月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