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2023創新論壇/簡又新:綠色經濟 30年黃金期

2023/03/23 | By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昨天舉辦2023創新論壇,以「打造綠色新經濟」為主題,並在下午邀請台灣諾基亞通信公司行動網路事業部業務總監鄭志中(左起)、中鋼公司總經理王錫欽、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吳中書、日月光投控行政長汪渡村、遠傳電信網路暨技術群副總經理盧祖耀進行高峰座談。記者曾原信/攝影
經濟日報昨天舉辦2023創新論壇,以「打造綠色新經濟」為主題,並在下午邀請台灣諾基亞通信公司行動網路事業部業務總監鄭志中(左起)、中鋼公司總經理王錫欽、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吳中書、日月光投控行政長汪渡村、遠傳電信網路暨技術群副總經理盧祖耀進行高峰座談。記者曾原信/攝影
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暨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昨(22)日表示,淨零排放、綠色經濟是世界的趨勢,這是一個大開大闔的時代,看好綠色經濟未來有30年的黃金期,「我們要把握機會,創造商機」。

他強調,淨零轉型會拉開先進國家與落後國家的距離,台灣必須跟上。

經濟日報昨天舉辦2023創新論壇,以「打造綠色新經濟」為主題,邀請各界專家探討台灣如何與國際接軌,創造新價值。本論壇由經濟日報、遠傳電信主辦,中華開發金控、東元電機、長榮集團、諾基亞、聯合再生能源協辦。

簡又新昨天以「綠色經濟 零碳進擊」為題進行專題講座。他強調,淨零排放、綠色經濟將影響各行各業,且人民的食衣住行也受到極大影響,這是大時代的轉變,來的速度非常快,不跟上時代,將來前途會非常辛苦。

他指出,2012年聯合國世界大會中特別強調ESG,全球要減少碳排、減少汙染、增加能源使用效率。

2015年至2050年全球變化非常快速,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巴黎協定還在談不要超過攝氏2度,但當時有很多小國反對,因為地球溫度上升1.5度,就有很多小島可能會被淹沒了,所以要求訂為1.5度,並講求碳中和,因為全球天候變化太大,不減碳不行。

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暨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記者曾原信/攝影
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暨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記者曾原信/攝影
簡又新認為,這是一個大開大闔的時代,我們必須要有決心來做,不能落後,不轉型將會坐以待斃,所以觀念上要先轉變,這樣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商業模式才會跟著轉變。

例如這幾年各國都在推動使用乾淨能源,促使電動車興起,各國也開始制訂禁賣汽油車及柴油車的時程,如哥斯大黎加、挪威、英國、美國加州、日本、歐盟等,所以淨零碳排、綠色經濟的時代來的非常快。

簡又新表示,歐盟今年10月1日要開始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除了鋼鐵、水泥業,也包括螺絲螺帽業,這個產業是台灣標準的中小企業,台灣是外貿國家,一旦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啟動,影響非常大,產業要及早因應。

他說,因為要繳碳費、碳稅,導致所有物價都因此跟著漲價,這叫「綠色通膨」,而且碳交易出現後,會影響到國際貿易,現在產業流行「碳焦慮」,因為不知道要以後交多少碳費,所以要先做碳排查,不然不知道要繳交多少。

簡又新認為,目前民航飛機占全球3%的碳排放,有23個國家簽署確認航空公司、機場、飛機和引擎製造廠,承諾2050年要碳中和,而船公司也承諾要淨零,也就是說,在淨零碳排下,以後的機票絕對不會便宜,運價也不會太低。

而國際的知名品牌也因淨零碳排引領價值鏈變化,例如微軟、蘋果、Google、亞馬遜等,都要求使用綠電,下游廠商就須配合,因為未來的產品碳排計算,是包括整個供應鏈的。

又如很多跨國企業,也要求海外分公司租用的辦公室,必須是綠建築,因為這也會算進碳排量,顯示淨零碳排、綠色經濟是全面性的影響。

他指出,所有上市公司老闆的教育程度高、經驗也很好,但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未來碳權會愈來愈重要,而碳權是有學問的,不懂的話容易判斷錯誤,目前我們尚未給碳權,不過碳權相當複雜,產業還是要及早注意。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