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英特爾:台供應鏈地位岌岌可危

2022/10/26 | By 經濟日報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24日表示,台灣在全球科技供應鏈的地位正因地緣政治風險而岌岌可危,因為將帶動更多企業在美歐生產晶片。美國為了維持科技領先優勢,對大陸管制半導體出口是無可避免的趨勢,只是時間問題。

英特爾正努力在電子製造業務推動地域多元化,基辛格認為,地緣政治應該有助刺激美國和歐洲生產更多晶片。

美國媒體網站CNET報導,基辛格在華爾街日報舉行的科技論壇上表示:「台灣在科技供應鏈扮演如此關鍵的角色,但正岌岌可危。世界需要地緣平衡、有韌性的供應鏈。」CNET指出,基辛格的評論反映出外界對大陸武力犯台的憂慮日增,若晶片製造離開台灣,英特爾當然將從中受惠。

美國已推動五年補貼530億美元的計畫,以吸引晶片業者赴美設廠,基辛格說,這些需要長時間發展,當前周遭的電子產品供應鏈花了30年打造,而美國的晶片法案只是扭轉這個趨勢的第一步。

台灣的科技產業在全球位居關鍵地位,單是台積電的產值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占率超過五成,穩居龍頭,台積電也因此被形容是「護國神山」,然而,地緣政治風險和疫情期間晶片短缺等問題,引發美國加強晶片製造的政治意願,長期將可能動搖台積電在晶圓代工的領導地位。

基辛格說,他期望在2020年代結束之際,美國在全球晶片製造業市占率從目前的12%提升到30%,歐洲可望從不到10%增加到20%。相對地,亞洲市占率將從80%降到50%。

另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基辛格在同一個場合說,美國管制半導體出口至大陸,要求銷往大陸的特定人工智慧和超級電腦用晶片時須取得許可,是晶片供應鏈轉移的必要之舉,在地緣政治上也是無可避免的。

他說,「這就是為什麼供應鏈調整那麼重要」,「石油儲量怎樣決定了過去50年的地緣政治,同樣,未來50年的晶圓廠落腳之處更為重要」。

他指出,晶片是所有產業和每家企業發展的基礎,「我們能持續維持這些技術的領先地位嗎」,這也是他鼓吹許多這些政策的原因。

英特爾旗下晶圓製造事業(IFS)24日也和在美國有製造產能的同業,合組「美國軍事、太空及政府聯盟」(USMAG) ,支持國安用途的晶片設計及生產。這項計畫的初期成員包括Cadence、Synopsys、西門子數位工業軟體、Intrinsix以及Trusted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將攜手生產專為美國政府與軍事應用的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