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匯整各種市場資料及專業分析,讓買主及讀者更快掌握台灣各主要出口產業中的最新亮點,包括創新研究成果、品牌策略、市場趨勢及未來展望等,


台化、嘉義縣政府、海洋署三方合作,利用回收蚵繩再製成再生尼龍料。圖左起為海洋署副主委蔡清標、台化副董事長洪福源、嘉義縣長翁章梁。

廢棄物變黃金 台化打造再生尼龍原料廠

2021/04/23

為解決台灣養殖牡蠣產生大量耐隆廢蚵繩,及漁業衍生之廢棄漁網等海洋廢棄物問題,嘉義縣政府、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台化共同攜手,回收廢棄蚵繩回收再利用,並與民間回收業者建立管道落實回收,做到海洋生態淨化及降低資源耗用。 台化為世界唯三成功量產以化學散聚回收耐隆6的企業之一,副董事長洪福源表示,過去很多農業廢棄物可以賣錢,但隨著經濟發展,人力成本提高,現在這些以前的資源,就變成了廢棄物,而台化有能力將海洋廢棄物如漁網、蚵繩等,經過溶融、散聚、精煉等製程,還原回原料CPL(己內酼胺),再製成尼龍絲,交給下游的福懋做成環保紗和環保布。 但洪福源也說,現在買一噸海洋廢棄物價格與銷售尼龍粒產品價格差不多,這並不合理,但如果能將收取海洋廢棄物的價格壓低、並創造高附加價值以後,回收才是一條可以永續的道路。 洪福源也說,台化已經斥資10億元,在嘉義新港打造新的再生尼龍原料廠,目前台化新港廠...


童子賢:零組件缺料甜蜜也困難 看好衛星產業</h2>

童子賢:零組件缺料甜蜜也困難 看好衛星產業

2021/04/22

企業大老看好景氣,但也憂心缺料問題,代工廠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天表示,缺料代表產業蓬勃發展,是一件「甜蜜但是困難的事情」;他也看好低軌道衛星發展,將造就一個規模不小的產業。 童子賢今天出席2021大師智庫論壇,以「數位經濟下,企業的變與不變」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會後受訪時談到缺料問題,他認為這代表「好事情」,例如最近中鋼股價暴漲是因為鋼鐵也缺;缺料代表產業非常蓬勃,金融與經濟學上都有這樣的矛盾,在太快樂的時候會遇到困難。 以經濟發展可能帶來通貨膨脹為例,童子賢說,漫畫常把通貨膨脹畫成恐龍或怪獸,但如果發生通貨收縮的話更嚴重;如果通貨膨脹是一頭恐龍,通貨收縮就變成三頭恐龍。 童子賢坦言,目前缺料是困擾產業界的問題,不但困擾台灣產業界,各國經濟部長也紛紛打電話到台灣來要零組件,因此他把缺料定義為「甜蜜但是困難的事情」。 媒體關注缺料是否造成超額下單並形成泡沫,童子賢回應,...


中鋼董事長翁朝棟。

中鋼董座翁朝棟:鋼廠轉型 大牛變蠻牛

2021/04/22

中鋼董事長翁朝棟昨(21)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去年全球經濟等於是「打掉重練」,幾乎是中鋼建廠以來最艱困的一年。今年中鋼將迎接成立50周年,公司在逆境中確立朝向高值化、綠能等雙主軸方向發展,策略奏效,讓中鋼從「股市大牛變蠻牛」。 對應到股票市場,中鋼最近股價狂飆,昨天盤中最高衝上39.3元,直逼40元大關,創下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首見。 翁朝棟昨天參加本報舉辦的「2021大師智庫論壇-新經濟 新機遇 新挑戰」,以「傳統鋼廠的轉型之路」為題,發表專題演說。一開場,翁朝棟便戲稱,今天的題目如果通俗一點、用股市來表達,就是「如何從大牛變成蠻牛?」 翁朝棟回顧,去年受疫情影響,幾乎是中鋼建廠以來最艱困的一年。中鋼效法情況最相近的新日鐵,採取「集中」和「選擇」的策略,在逆境中,梳理出「高值化精緻鋼廠」與「發展綠能產業」等兩大策略轉型方向。 其中,在高值化方面,中鋼依據高...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37%。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3月CPI、WPI齊揚 留意通膨

2021/04/09

主計總處昨(8)日發布今(2021)年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26%;躉售物價(WPI)年增4.36%,結束連續22個月負成長,反映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態勢。主計總處表示,若第3季國際原物料持續上漲,須關注廠商是否反映成本,進而推升消費者物價上漲。 近期通貨膨脹議題備受關注。主計總處簡任視察曹志弘指出,今年前二月CPI年增率僅0.6%,3月CPI攀升至1.26%,物價也有相當程度上漲。他認為,國內物價並未有全面、持續、顯著上漲的通膨現象。 他分析,3月CPI年增率上升、以及WPI年增率由負轉正,除了去年受到疫情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直直落,基期偏低外,隨著疫苗施打,景氣復甦,致農工原物料價格攀升。因去年第2季物價呈負成長,預期今年第2季CPI及WPI漲幅都會比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反映廠商進貨成本的WPI更終止連續22個月下跌,轉呈正成長。他指出,WPI通常會...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被動元件雙雄 報佳音

2021/04/08

被動元件雙雄國巨、華新科昨(7)日公布3月營收報喜,月增率同步超過24%,國巨以近87.3億元,改寫歷年同期新高,推升首季合併營收衝上237.4億元,為單季次高。 華新科則繳出3月合併營收近37.6億元的成績,攀上28個月來高點,首季營收逾104億元,為歷年最旺的第1季。 法人指出,國巨、華新科3月營收繳出佳績,主要反映被動元件市場需求熱絡,業者產能利用率持續提升,以及產品漲價效益等正面因素。 國巨3月合併營收約87.3億元,月增率24.6%,並較去年同期大增逾1.1倍。首季營收約237.4億元,季增7%、年增137%,站上近十個季度高點,也是單季次高。 國巨表示,3月營收增加,主要是當月工作天數回復正常,以及市場需求強勁所致。展望本季營運,國巨指出,大中華廠區產能利用率可望持續提升,積層陶瓷電容(MLCC)產能利用率將拉高至九成以上、晶片電阻(R-chip)產能...


被動元件八強 營運按讚</h2>

被動元件八強 營運按讚

2021/04/06

被動元件產業大復甦,以國巨為首的八大指標廠,涵蓋上游材料設備至下游製造商對今年營運都按讚。產業鏈全面看旺,包括導電漿料廠勤凱,材料設備業者雷科,鋁質電容廠凱美,積層陶瓷電容暨晶片電阻廠國巨、華新科,保護元件廠興勤、聚鼎與富致喜迎好年。 這是被動元件產業繼2018年的大多頭後,再次出現產業鏈指標廠異口同聲、全面看好的狀況,凸顯市況火熱。 從最上游的漿料材料市況來看,國內最大被動元件漿料廠勤凱截至今年2月,營收已連續六個月創新高。勤凱看好車用、5G手機等市場需求大開,對漿料需求同步增加,今年營運樂觀。 同屬上游材料與設備領域的雷科董事長鄭再興則說,今年農曆年後被動元件客戶大單湧進,該公司近期在手訂單逾百台,凸顯被動元件製造商因應市場需求強勁、積極擴產的企圖心,雷科現階段材料和設備訂單均已滿到第3季。 被動元件雙雄國巨、華新科營運同步火熱,2月業績雖受工作天數減少干擾,...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避免染上荷蘭病 產業提升競爭力才是王道

2021/04/06

台灣如何避免染上荷蘭病?中央銀行報告指出,傳統產業持續提升競爭力,可降低罹患荷蘭病的疑慮。 央行舉例說,台灣去年電子資通訊產業貿易出超擴大,是反映疫情帶來宅經濟與遠距商機,而傳產出口衰退與全球需求減緩有關,新台幣升值非主因。央行認為,近期新台幣升值除反映經濟基本面佳,亦與全球疫情、QE外溢效果等因素有關,但匯率政策有其侷限性,傳產業應透過持續提升競爭力,以降低外在衝擊,去除荷蘭病疑慮。 央行說明,傳產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部門,應續藉高值化、數位轉型及多元生產布局,持續提升產業競爭力;傳產業在台厚植實力與持續轉型升級,可帶動其他部門發展,亦有助創造就業,帶動經濟成長;企業可善用政策資源及學研能量加速數位化及智慧化,以增進生產效率及附加價值,提升國際競爭力。 央行強調,台灣邁向智慧製造、新興科技發展,傳產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如三大投資方案,除電子業在台投資外,機械及車用零組...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2月製造業景氣燈號轉綠燈 台經院:春節因素影響

2021/03/31

台經院發布2月製造業景氣燈號,由上月代表景氣揚升的黃紅燈轉為代表持平的綠燈,主因為農曆春節讓2月工作天數較去年同期減少,相關經濟指標年增率都較1月下滑,影響需求面與原物料表現。 台經院表示,整體製造業景氣信號值由1月修正後的17.08分,減少2.83分至14.25分,燈號轉為代表持平的綠燈。信號分數雖然較上月下滑,但仍是2017年3月以來次高,如果排除春節因素,今年前2月整體製造業分數為自2011年同期以來的新高,顯示國內製造業表現強勁。 台經院進一步點出細部產業表現。半導體方面受惠於5G、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續強,對智慧手機、筆電、平板電腦、車用電子等需求強勁,包括晶圓代工、記憶體等產量增加,積體電路在出口及生產指數的年增率仍維持雙位數成長,不過,因為農曆春節工作天數減少影響,相關指標增幅都較上月下滑,因此2月半導體景氣燈號由代表景氣繁榮的紅燈轉為揚升的黃紅燈。 ...


彭博:台灣固態電池廠輝能評估SPAC上市</h2>

彭博:台灣固態電池廠輝能評估SPAC上市

2021/03/31

彭博資訊報導,知情人士說,台灣固態電池製造商輝能科技公司(ProLogium Technology)正考慮在今年稍後上市。 知情人士私下透露,輝能公司正與潛在顧問研商可能的選項,包括透過與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在美國掛牌上市。消息人士說,目前討論仍在初步階段,但若是達成協議,可能賦予輝能數十億美元的估值。 根據輝能公司網站的說法,輝能的固態鋰陶瓷電池(lithium ceramic battery)比傳統電池組輕且薄,用於電動車被視為更安全,因為撞擊時爆炸的風險較低。該公司3月間與越南企業集團Vingroup JSC組成合資事業,在這個東南亞製造重鎮生產固態電池。


數艘拖船28日努力讓長賜號脫淺。圖檔來源: 聯合報系/歐新社

馬士基:蘇伊士運河擱淺事件 供應鏈加速轉型

2021/03/30

全球最大貨櫃輪業者馬士基(Maersk)執行長施索仁(Soren Skou)表示,蘇伊士運河因船隻擱淺封堵事件,將加速全球供應鏈轉型,企業將從「即時管理」(just-in-time)模式轉向「以防萬一」( just-in-case)模式,大幅提高庫存量。 施索仁向金融時報表示,新冠疫情已促使許多企業調整供應鏈,不受限於單一供應商,並重新評估對「即時管理」模式的依賴;這種模式下,零組件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運送至工廠。 目前,企業轉而採取「以防萬一」的模式,大幅提高庫存量,避免供應鏈受擾時產品短缺。 施索仁說:「我們正轉向『以防萬一』的供應鏈模式,蘇伊士運河事件會讓企業進一步評估他們的供應鏈。」 馬士基是全球貿易風向球,載運量占全球海運五分之一,客戶包括H&M、Nike、聯合利華(Unilever)等大型企業。 新冠疫情封鎖措施導致企業無法取得特定零組件,讓「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