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匯整各種市場資料及專業分析,讓買主及讀者更快掌握台灣各主要出口產業中的最新亮點,包括創新研究成果、品牌策略、市場趨勢及未來展望等,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輝達攜手聯發科 攻智慧座艙

2024/03/20

輝達(NVIDIA)衝刺車用業務,美國時間18日於GTC大會上宣布,推出最新基於Blackwell架構的AI車載平台「DRIVE Thor」,且獲多家大陸車廠採用。同時,聯發科也結合輝達的技術,推出Dimensity Auto智慧座艙晶片組。 繼先前推出的DRIVE Orin之後,輝達在這次GTC大會中推出最新集中式車載電腦DRIVE Thor,標榜是專為汽車產業中逐漸至關重要的生成式AI應用而設計,可在平台上提供功能豐富的駕駛艙功能,及安全可靠的高度自動化駕駛。 輝達表示,交通運輸領域廠商已採用其DRIVE Thor 集中式車載電腦為下一代車隊提供驅動力,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車、卡車、自駕計程車、自駕公車和最後一哩自動運送車等。 中國大陸車廠比亞迪將在DRIVE Thor上打造下一代電動車隊,另外,廣汽埃安旗下的高端豪華品牌車廠昊鉑,也宣布為下一代電動車選擇DRIVE T...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GTC開發者大會上發表演說。美聯社

Nvidia 宣布擴大與比亞迪合作、GPU 整合入聯發科的車用晶片組

2024/03/19

輝達(Nvidia)周一表示,正擴大與中國大陸電動車廠比亞迪的合作,納入AI訓練、汽車製造與車用運算,也會與多家大陸車廠合作。此外,輝達也宣布與聯發科合作,將輝達的GPU整合到聯發科的Dimensity Auto智慧座艙晶片組中,可讓車輛支援聊天機器人等功能。 輝達周一在加州聖荷西舉行GTC開發者大會上表示,比亞迪將採用輝達的下一代車用晶片Drive Thor,以提升自駕等級和其他數位功能。比亞迪去年取代特斯拉,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動車製造商。 Drive Thor是由輝達最新一代的處理器設計架構Blackwell所驅動,這種架構是專為大型語言模型和生成式AI工作所設計。(延伸閱讀:輝達發表2,080億個電晶體 Blackwell 新架構 速度多數倍) 輝達汽車事業副總裁裁夏皮羅(Danny Shapiro)在會議中表示,比亞迪也將採用輝達技術,讓工廠和供應鏈運作更順暢,同...


Volkswagen推出豐富的純電產品陣容,創造多元的電動車選擇。黃淑惠攝

台灣福斯汽車宣告Volkswagen電動化時代來臨

2024/03/19

台灣福斯汽車2023年創下在台60年銷售巔峰,以超過14,000台車輛掛牌數締造品牌里程碑,年增率40%,市占率3.5%刷新歷史新高,昨(18)日台灣福斯汽車宣告Volkswagen電動化時代來臨,新年度將導入純電休旅ID.4 Pro、純電跑旅ID.5 GTX,這兩款車也在今日首度亮相。 台灣福斯汽車總裁Steffen Knapp表示,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迫切,Volkswagen做為車壇領導者,率先簽署巴黎協定,目標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朝向永續發展邁進,在產品陣容上,積極導入燃油車款與純電車款,如全新The T-Cross將與消費者見面,以彈性靈活的空間,滿足日常用車所需,純電休旅ID.4和純電跑旅ID.5亦將在今年登台,除一般車型編成,再推出性能GTX車型,引領消費者進入Volkswagen 的電動化時代。 2024年,台灣福斯汽車延續強勁氣勢,為廣大消費者帶來創新科...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巴西提高電動車進口稅 傳統汽車大廠恢復投資

2024/03/19

近幾個月,福斯、通用、日產和雷諾等傳統汽車大廠宣布在巴西恢復投資,主因包括巴西政府提高電動車進口稅、祭出環境稅收優惠政策,以及因應中國汽車的威脅。 最近幾年,巴西汽車業景氣低迷,福特(Ford)、豐田(Toyota)和賓士(Mercedes-Benz)等汽車製造商,先後放棄設在卡薩馬力(Camaçari)、聖貝爾納多杜坎普(São Bernardo do Campo)、陶巴特(Taubaté)和伊拉塞馬波利斯(Iracemápolis)等巴西城市的工廠。 但福斯(Volkswagen)、通用(GM)、日產(Nissan)和雷諾(Renaul)這4家汽車製造商則反背道而馳,自2023年11月以來陸續宣布在巴西進行大規模投資。 福斯在之前承諾的巴西幣70億元(約新台幣441.27億元)基礎上再追加90億元;雪佛蘭也宣佈一項巴西幣70億元的投資計畫;日產將在里約熱內盧州城市雷...


車市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欠單因素轉淡、紅海危機衝擊 車市今年掛牌量恐減逾4萬

2024/03/18

紅海危機影響,加上疫情期間車市延遲交車的欠單消化將盡,今年車市動能相對轉弱,業界普遍預期,今年車市較去年衰退,而全年掛牌量恐減逾4萬輛,甚至有達一成的潛在下修力道。 指標車廠表示,去年各大車廠獲利大好,其中一部分因消化欠單,進口車大輛交車,所以貢獻不少營業額,今年欠單因素轉淡,加上紅海問題導致進口車交車數受到影響,因此車市恐下修5~10%。 龍頭車廠和泰車年初時認為,去年全年市場規模47.7萬輛、創18年新高,因有來自前年累積的未交車訂單帶動全年銷售,展望今年,雖然去年的對比基期較高,但因政府汰舊換新的政策持續推動,有利於市場發展,預期車市規模雖較去年減少,但仍能維持45萬台的高檔。 不過,隨著紅海危機遲遲未解決,歐系進口車第1季來台數量大減,紅海秩序恢復的時間看來遙遙無期,恐怕對台灣車市造成的影響也擴大,業界因此悲觀看待,認為今年市場規模可能還會再減。 歐系車廠...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印度調降電動車進口稅

2024/03/16

在印度大選的前夕,新德里當局承諾在印度設廠的跨國企業調降電動車進口的稅率,致力於強化對特斯拉(Tesla)等業者的吸引力。 彭博資訊報導,印度商工部15日聲明說,至少投資415億盧比(5億美元),並於三年內開始在印度的工廠生產電動車的業者,便能取得稅務抵減。滿足投資設廠要求的企業,旗下3.5萬美元以上的車款享有為期五年的15%進口稅率,遠低於目前的稅率水準。印度現行進口電動車稅率最高達到100%。 商工部長戈亞爾說:「我們歡迎跨國企業前來印度。我有信心印度將成為電動車製造的國際重鎮,將創造就業並促進貿易。」他並表示,此舉也將嘉惠能以更便宜價格購入電動車的消費者,也有助於政府減少石油進口,進而減少外匯的流失。 新德里當局的減稅政策,符合特斯拉所提出的要求,可謂該公司的一大勝利。去年7月曾有消息人士透露,特斯拉提案在印度設廠,執行長馬斯克也要求調降舉世數一數二高的進口稅率。...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紅海危機造成歐系車卡關 國產車躍主秀

2024/03/15

車商才擺脫因為晶片短缺造成的缺車問題,現在又發生紅海危機造成歐洲進口車來台的時間延誤,以及亞洲輸歐的材料與關鍵零組件遲延,今年歐洲進口車來台數量恐生變數,在整體車市需求不墜下,國產車可望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汎德永業去年繳出亮眼成績,其中電動車的銷售更是強勁。汎德永業表示,旗下銷售品牌BMW、Porsche、MINI今年均將推出新款電動車車型,MINI全新大改款純電Countryman,BMW即將發表重磅新車X2及電動車iX2,Porsche將發表全新純電Macan與性能大幅升級的全新Taycan等,預期Porsche、BMW、MINI今年銷售數量均有望較去年增加,電動車交車占比進一步提高,挹注業績成長動能。 車商指出,目前來自歐洲的海運問題最受到關注,因為紅海危機,船舶繞行好望角造成的不確定因素,持續干擾進口車的供應,今年第1季抵台的進口車較原定預估減少,釋出不少空間給國產...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開放陸電動車銷美有條件 商務部長雷蒙多談前提

2024/03/15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如果美國政府對於中國大陸電動車的軟體與感測器能擁有充足的控制,中國電動車終有可在美國上路之日。在美國肯塔基州參訪一家電動車電池新工廠的財長葉倫則強調,中國出口大增且輔以大量政府補貼,拜登政府現正致力確保國內電動車產業成功。雷蒙多率貿易團在菲律賓訪問期間告訴CNBC記者,有可能「有一天會看到這些車子(中國電動車)開在美國路上。」不過她強調:「但前提是,我們取得主要的控制權,充分掌握這些車輛的軟體和感測器的各種狀況。」白宮上月底表示,商務部將調查由中國進口的聯網車,是否有國家安全疑慮。雷蒙多說,美國政府須保護美國人民免於來自中國的威脅;「不論車子是在墨西哥或是北京製造完成」,北京當局都能夠取得中國品牌車輛所傳輸出去的位置、個人訊息等資料。 路透指出,美國在前總統川普時代,對中國電動車課徵25%關稅,至今仍維持,有效防堵中國電動車進入美國市場。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應對中國電動車挑戰 日產本田擬建戰略夥伴

2024/03/15

日本汽車大廠日產(Nissan)及本田(Honda)今天宣布,雙方同意探討如何在電動車及其他領域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法新社報導,分析師指日產和本田此舉是為了趕上其中國對手。當中國在發展電動車方面搶先一步,日本企業因更聚焦混合動力車而落後。 日產及本田透過聯合聲明說:「兩家企業必須結合自身強項,研究未來進行合作的可能性;基於這樣的信念,我們已達成相關共識。」 日產與本田表示,它們探究合作可行性的範疇,包括汽車軟體平台、電動車相關核心零部件及輔助產品。 2022年,電動車在中國新車銷售的占比高達20%。而在中國汽車廠商強力助攻下,中國去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最大汽車出口國。 根據其他媒體的報導,隨著銷量衰退,本田與日產甚至正考慮在中國減產。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國新能源車價格戰廝殺激烈 消費者卻不買帳

2024/03/15

中國新能源車銷售掀價格戰內捲加劇,不過調查顯示,價格戰打得激烈並未激起中國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的意願,甚至因充電不便,車主後悔買純電動車的比率由3%驟增至22%。 中國媒體界面新聞12日報導,根據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發布的報告,超過8成的消費者表示,價格戰對於他們的購車決策並未發揮積極作用。 報告指出,尤其低於人民幣10萬元(約新台幣43萬9000元)車型的價格戰,甚至衍生得不償失的效果,因多數購車族直言,這種型態的廝殺,反而抑制他們的購車決策。 儘管如此,多數車商依然積極投入價格戰。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中國區汽車諮詢業務負責人管鳴宇說,中國車市正經歷結構化轉型階段,中國品牌市占率3年間暴增20%,因此價格競爭仍是搶市占率的重要手段。 與此同時,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溢價能力也逐漸消失。麥肯錫數據顯示,48%的受訪者不願為外資品牌支付溢價,高於去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