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匯整各種市場資料及專業分析,讓買主及讀者更快掌握台灣各主要出口產業中的最新亮點,包括創新研究成果、品牌策略、市場趨勢及未來展望等,


印度研擬提供數十億美元補貼給生產電網電池的企業。美聯社

印度打造電網儲電設施 將提供數十億美元補貼

2023/07/03

英國金融時報見到的提案顯示,印度政府正準備為生產電網電池的企業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補助計畫,此時印度政府試圖讓這個煤炭消費大國加速朝乾淨能源轉型。 印度總理莫迪設定了宏大目標,盼在2030年前建立5,000億瓦的再生能源發電量。目前,化石燃料占印度發電量的約四分之三,印度也是世界上成長最快的能源消費國。 想要儲存再生能源,電池是不可或缺的,因為有別於燃煤發電廠定期的電力供應,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的可得性一整天都在波動。 印度與生產電網電池相關聯的獎勵補貼計畫草案將為今年起到2030年提供2,160億盧比(26億美元)資金,協助企業在印度設置裝置容量達5,000億瓦的電池組。 這項由印度電力部提交的計畫正在討論中,也可能調整。當局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對於印度當局而言,提高國內電池製造是很重要的,不只為了能源轉型,也要減少依賴從競爭對手國中國大陸進口電池。 文件顯...


三三會今天邀請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左)在會員大會發表專題演說。(本報系資料庫)

如何因應大陸電動車產業崛起?鴻海董座劉揚偉這樣說

2023/06/28

針對中國大陸比亞迪與小米等在電動車(EV)產業快速崛起,台灣如何突破?以及鴻海是否能帶領成為電動車國家隊,協助業者切入Apple Car或是亞馬遜Car?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今(21)日出席三三會6月例會並表示,我也希望台灣企業,大家一起來,抓住電動車商機這個機會,就像個人電腦(PC)早期發展一樣,初期沒有統一的標準,後來出現win/tel(微軟與英特爾)標準,接著市場發展迅猛,台灣有機會成為EV界的英特爾,但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鴻海協助成立MIH電動車開放平台,就是在協助台灣發展電動車,希望大家一起支持。 劉揚偉說,例如電池,若是大家都做的一樣,我的電池就可以插入你的電動車使用,同樣的,我的電動車也可以使用你製造的電池,這樣可以讓客戶得到最好的產品,若是台灣業者能放開心胸,就像在PC與手機產品上,很多零組件都是相容的,就是因為有一個標準,讓大家可以互通互用,市場才會變得這麼大...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工業、製造業生產指數 走低

2023/06/27

經濟部統計處昨(26)日公布5月工業生產指數為85.03,年減15.7%,製造業生產指數為84.22,年減16.4%;兩項生產指數都陷入連續12個月、長達一年的負成長。統計處說,去年同期工業生產指數仍有破百,預估至少要到下半年,甚至第4季才會因低基期而使跌幅收斂。 針對6月製造業生產指數,統計處預估為73.36至83.36,年減20.8%至年減16.8%;第2季及上半年製造業生產指數則預估雙雙衰退18%以上。 統計處上月預估,5月製造業生產指數恐跌破二成,實際優於預期,電子零組件業、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塑像膠製品均大幅月增,汽車及其零件業一口氣月增超過三成。 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認為是4月清明連假,工作天數少於5月,許多產業呈現月增,無法依此斷定是否已落底。但5月並非毫無喜訊,黃偉傑說,5月底庫存量指數逐月下降,顯示去化庫存朝向好的方向,但終端需求仍偏冷,不太可能立即反映...


印尼一座鎳冶煉廠正在進行鎳冶煉程序。路透

全球鎳供應過剩今年將擴大 因印尼狂蓋冶煉廠

2023/06/15

全球鎳供應過剩情況今年可能擴大,因為印尼有更多冶煉廠投產,加入為電動車電池和不銹鋼產業供貨的行列,這可能抑制鎳價維持低於2022年的紀錄高點。 日經新聞報導,鎳價在去年履攀新高,因俄羅斯入侵鎳生產大國烏克蘭,且市場對用於電動車電池的「一級鎳」需求增加。一級鎳的純度高於二級鎳,後者通常用於製造不鏽鋼。 然而,鎳產量在2022年再度超過需求,分析師表示,因為在印尼的陸資冶煉廠迅速提高鎳生鐵與鎳鐵,這些都是不鏽鋼的生產原料,然而,全球經濟減緩,削弱了不鏽鋼需求。 顧問業者CRU集團駐上海分析師Ellie Wang上周在印尼礦業研討會表示,市場2023年將邁向更大的供過於求,2028年之前不會出現供不應求情況。 她表示,由於大陸經濟復甦緩慢,全球不鏽鋼產量在今年第1季已連六季下滑,此外,因大陸在去年底結束電動車補貼政策,電動車今年來銷售減緩。大陸是全球最大不鏽鋼、電動車與...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第1季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年增28% 特斯拉市占回升

2023/06/06

根據TrendForce統計,2023年第1季全球新能源車(NEV;包含純電動車、插電混合式電動車、氫燃料電池車)銷售總量為265.6萬輛,年增28%。其中純電動車(BEV)銷量為194.2萬輛,年成長26%;插電混合式電動車(PHEV)銷量71.1萬輛,年增34%。 純電動車方面,Tesla降價奏效,第1季銷量42.3萬輛創下新高,同時市占率也回升到21.8%,回顧前三個季度Tesla在純電動車的市占率皆低於20%,可見降價對鞏固市場而言仍最快速見效。比亞迪及五菱分別位居第二、第三名,但以低價微型電動車為主力的五菱第一季銷量低於8萬輛,無論相較於去年第四季,或去年同期都下滑不少,原因之一在於低價微型車的競爭者不斷增多而瓜分市場。 Hyundai和Kia分別排在第六名和第九名,而Hyundai在第1季創下單季銷售新高紀錄。Volkswagen排名第五,兩大豪華車品牌BMW和M...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北美洲電動車領域吸金

2023/06/05

日經新聞估算,在2022~2028年間,全球前十大車廠於北美洲的電動車投資金額將上看約1,400億美元,可見當地的相關投資正快速成長。這是拜美國去年通過通膨削減法案(IRA)所賜,法案中的相關補貼吸引各地業者加碼投資,卻也引發盟邦擔憂自家產業被掏空。 日經所推估的1,400億美元數字,是根據東海東京研究中心和美、歐、日、韓等前十大車廠的公開資訊。以投資來源來看,其中50%來自通用、福特等美國車廠,20%~30%源自日本的豐田和本田,其餘則為歐洲和南韓車廠。 另據路透調查,在2030年前,全球車廠的電動車投資金額約為1.2兆美元,兩相對照下可發現,光是美國的投資比重就超過10%。這也引發歐亞國家的疑慮,擔心華府正透過大量補貼,換取車廠到美國生產,以推動保護主義。 通用目標是在2025年於北美洲投資電動車和自駕技術350億美元,並在當地興建四座鋰離子電池工廠。福特的投資金額...


電動車去年衝高近1100萬輛,特斯拉面臨中國比亞迪強大競爭壓力。美聯社

電動車去年衝高至1100萬輛 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市場

2023/05/29

IDC(國際數據資訊)公司今日發布 最新「全球電動車產業動態及領先企業的競爭策略研究」指出,隨汽車產業電動化、聯網化、智慧化、共享化的發展趨勢,全球電動車市場正快速成長。 2022年,全球電動車市場達到近1,100萬輛,滲透率為14%。在供給端改革、高油價、政府補貼和車企促銷的推動下,2022年中國電動車市場規模達到近700萬輛,滲透率為31.3%,居全球之冠。 2022年全球前三名的比亞迪、特斯拉和上汽通用五菱共占據36.11% 的市場。中國大陸前三名的比亞迪、上汽和特斯拉在2022年共占據53%的市場。中國電動汽車市場,2022年前10名的企業除特斯拉以10.3%的市占位居第三外,本土品牌占據主導地位。 IDC這對項調查,給供應鍵以下建議: 目標市場:繼續投資最有價值的市場,中國大陸、歐洲和北美是競爭激烈且有價值的市場。發展中國家如泰國、菲律賓、印尼等也有較大市場潛...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媒:中國高風險戰略 控制全球1/3鋰礦產能

2023/05/26

美媒報導,中國公司長期以來一直是鋰礦精煉領域的主導者,而隨著西方國家越來越大的阻力,這些公司為了在全球鋰供應獲得更大占有率,正在開發中國家大舉囤積鋰礦權益。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25日報導,據行業估計,中國這一策略若成功,到2025年有望確保獲得全球所需鋰礦生產能力的1/3。 但這也是有風險的策略。中國正花費巨資投資礦產權益的國家歷來政治不穩,當地人有抵制心理並有資源民族主義情況,抗議、監管延遲、甚至項目取消都是常有的事。 鋰是質地柔軟的銀色金屬,用於為電動汽車和智慧手機提供動力的鋰離子電池。據研究公司「基準礦物情報」(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到2030年,鋰需求可能較供應高出約30萬公噸。 隨著與美國及其盟友的緊張關係加劇,中國擔心國內蓬勃發展的電動車行業在獲得供應方面可能被「卡脖子」。這種擔憂促使中國努力確保對全球鋰供應的更...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市場競爭白熱化 中國電動車產業面臨淘汰潮

2023/05/24

過去幾年間,中國傳統車企、新創企業無不想進場分食電動車這塊大餅。然而據統計,如今20%的企業握有9成以上的市場,有些企業單季銷售量不到千台,車企市場已進入淘汰賽。 中國是當今電動車的藍海市場,這點無庸置疑,藉由數據可見端倪。 去年中國的新車市場之中,純電動車與混和式電動車等新能源車就占了總銷售量的1/4左右,這個數字較2021年成長約1倍,於此同時,燃油車的銷量約下跌13%。 然而這波發展浪潮似乎也已經面臨第一個瓶頸,隨著市場逐漸成熟,競爭激烈的局面,正面臨新一波淘汰賽,近年被稱為「超新星車企」的威馬、愛馳、天際等,在經濟低迷及價格戰下,先後傳出陷入經營困境。 綜合香港經濟日報、第一財經報導,今年中國複雜的市場情況,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一些銷量規模小、資金鏈緊張的弱勢品牌遭淘汰。 報導提到,目前的中國汽車市場正處於「混戰」的狀態,據統計,現存的148個汽車...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去年電機產品出口159億美元 近14年新高

2023/05/23

財政部今天表示,受惠電源供應器及電動車充電樁、鋰離子蓄電池等外銷持續拓展,去年電機產品出口達159億美元,創近14年來新高;近7年外銷至美、中,可能因供應鏈重組等緣故,比重出現明顯消長。 電機產品,包括電動機(馬達)、發電機、變壓器、靜電式變流器(電源供應器、不斷電系統等)、電池、 車燈、電線及配線器材等,應用遍及基礎建設、工業製造、居家生活各領域,通常被視為發展較成熟的產業。 不過,近年隨淨零排放、再生能源趨勢,國內業者積極投入智慧車輛、儲能、充電裝置等創新研發,加上數位轉型、自動化生產持續推動,帶來新一波成長動能。 財政部統計處今天發布統計通報指出,民國106年至109年,台灣電機產品出口規模穩定在100億美元左右,110年因COVID-19疫後需求復甦、原物料價格走揚,推升出口至144億美元,年增32.1%,主要品項全面高速成長。 統計處表示,111年受惠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