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匯整各種市場資料及專業分析,讓買主及讀者更快掌握台灣各主要出口產業中的最新亮點,包括創新研究成果、品牌策略、市場趨勢及未來展望等,


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部門CEO余承東 網路照片

華為余承東評斷車市 新能源車惡性競爭才開始

2023/07/17

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部門CEO余承東表示,大陸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卷」(意指惡性競爭)才剛開始,會一直持續下去,現在的新能源車滲透率才30%多,後面才是更大的發展空間。意味大陸電動汽車界的價格戰、輿論戰等惡性競爭狀況一時半刻或難以劃下休止符。 界面新聞報導,「問界」為華為與賽力斯集團聯合推出的電動汽車品牌。而搭載HUAWEI ADS 2.0高階智慧駕駛系統的新款問界M7預計9月正式上市,據大陸工信部披露的申報訊息顯示,新款問界M7將在六人座版本基礎上推出五人座版本。 此前,理想汽車CEO李想曾在微博上透露,問界M7把理想ONE逼到退市,讓理想虧了十幾億元。余承東則回應,在剛開始「卷」的電動汽車行業中,要堅持做好產品、好口碑,憑藉優秀技術,合理價格,良好用戶體驗,讓行業發展得更健康,廠商和用戶都能受益。 余承東近日就問界M7產品升級、上市方面與通路商、供應商做了一次交流。余...


自動駕駛技術逐漸成熟,相關車廠、晶片廠搶進發展更高階車款。圖/pixabay

整理包/最好的愛就是手放開?賓士、特斯拉拚全自駕車再上一層樓 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如何、供應鏈一次看

2023/07/14

科技日新月異,自動駕駛功能也更加靈活且廣泛的被運用在汽車和電動車上,日前先由德國車廠賓士(Mercedes-Benz)率先實現自駕等級Level 4;電動車大廠特斯拉 (Tesla)執行長馬斯克更宣布要在2023年底前,使自家電動車達成全自動駕駛的技術,讓「自動駕駛」再度掀起話題。對此,《經濟日報》整理自動駕駛技術、概念,以及相關供應鏈和概念股,供讀者了解參考。 一、自動駕駛是甚麼? 過去,不用手開車的畫面僅會在科幻電影裡出現,但現在正在一一實現當中。自動駕駛系統(ADS;automated driving system)言下之意就是完全自動,不需要人力去操作。 而特斯拉詮釋的自動駕駛,則稱全自動駕駛(FSD;Full Self-Driving),這項技術尚未成熟,轉而代之的則是「低配版」的自動輔助駕駛(Autopilot),既保有一定的自動功能,但仍須倚靠人力控制。 ...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電動車5年增加21倍 社區充電樁跟不上腳步

2023/07/13

根據財政統計統計,電動車受惠於電池、馬達等車輛零組件之關鍵技術有所突破、淨零碳排政策等因素,2022年底電動車為3.6萬輛,較2017年底增21倍,其中自用小客車2.8萬輛,增幅達35倍,其中北市又占全台的將近2成。但電動車趨勢快速發展,也衍生出充電問題,許多電動車的車主無法在自己社區裝設充電樁,成為新的社區難題。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電動車未來市占率將大幅拉升,也衍生出充電的龐大商機與需求,對於電動車的車主來說,最方便的方式還是不用特定跑到外面的充電樁,若是自己社區停車就可以充電最為方便,不過大多數的社區並沒有類似的裝置,甚至住戶自己要加裝都還要經過管委會同意,社區充電樁推廣與增設速度,遠遠追不上電動車快速增加的趨勢。 即使現在新的推案,電動車的充電樁也不是新建案規劃時的標準配備,曾敬德指出,新建案充電樁的一般做法,多為預留充電線槽並擴大機電的備載容量,...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電動車創新 削減銅需求成長潛力

2023/07/13

產業分析師表示,特斯拉(Tesla)和競爭對手設計的新型電動車,減少銅用量以提高效率。隨著下一代電動車上路,這種變革可能會限制銅的需求成長。 路透社報導,根據最近的兩項預測報告,在中國電動車成長的帶動下,電動車銷量激增意味銅需求將在未來十年持續成長,但電動車的創新已成為限制因素。 用於電動車線材的銅被視為綠色能源轉型的一種選擇。電動車可使用多達80公斤的銅,是典型內燃機汽車用量的4倍。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在本週發布的報告中表示,電動車占去年全球銅需求成長的2/3。 高盛和大宗商品研究調查機構CRU Group分別表示,電動車和電池製造商已經找到減輕重量和降低成本的方法,這也意味著每輛車所需的銅更少。 CRU Group將今年至2030年電動車平均銅用量估值下調至51到56公斤,低於之前預測的同期65至66公斤。 高盛估計,到2030...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研調:全固態電池車最快2030年續航力追平燃油車

2023/07/13

研調機構TrendForce發布新能源車固態電池發展分析報告預估,全固態電池新能源車有望在2030至2035年左右開始量產,屆時續航力將追平燃油車。 TrendForce表示,隨著車廠加速在固態電池的投資與研發,搭配高活性正負極材料的全固態電池有望在2030至2035年左右開始量產,屆時鋰電池能量密度可達到500 Wh/kg,對應的續航里程約是液態鋰電池的2至3倍,追平燃油車續航力。 TrendForce表示,目前新能源車主要使用液態鋰電池,隨正極材料不同分為鎳鈷錳(NCM)和磷酸鐵鋰(LFP)兩大類,兩者的能量密度發展皆已逼近各自的極限。 TrendForce分析,搭載NCM電池的車輛續航里程約500至600 km;LFP電池則約300至500 km,但對比燃油車600至1200 km的續航里程仍有2至3倍的差距。雖然導入更高容量的正、負極材料是提高電池容量的方式,但...


TrendForce/提供

TrendForce:鋰價波動趨緩 6月動力電池價格跌幅收斂

2023/07/10

6月中國大陸市場動力電池價格續跌,但各類產品跌幅開始收斂。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6月車用方形三元電芯、鐵鋰電芯及軟包型三元動力電芯均價(以下均以人民幣計)月跌幅1~2%,分別跌至人民幣0.74元/Wh、0.65元/Wh和0.78元/Wh,主要是上游材料成本下降,帶動電芯成本向下,需求方面6月動力電池市場需求穩步復甦,已逐漸恢復至2022年第4季水準。 儲能電芯方面,市場需求恢復較好,尤其是海外市場,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儲能電芯供應商頻獲客戶儲能電池大額訂單,下半年將以產品交付為主。同時中國大陸市場也在鋰價逐漸回升後,儲能電芯市場需求逐步釋放,綜合之下6月儲能電芯均價月漲3%,達人民幣0.67元/Wh。預計今年下半年儲能市場需求將持續回穩,企業訂單將高於預期,但市場競爭將逐步加劇,市場訂單或將出現分化,後續供應商佈局全球市場的能力是發展關鍵。 消費電芯方面,6月下游消費...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國限制鎵、鍺出口 歐洲製造業影響有限

2023/07/10

中國8月起將對鎵、鍺兩種稀有金屬實施出口管制,德國官員和業界表示庫存還夠,研判影響有限;若從中國停止出口石墨到瑞典的例子來看,中國限制出口反而刺激歐洲自行生產。 「德國礦物資源署」(The German Mineral ResourcesAgency,簡稱DERA)署長布霍爾茨(PeterBuchholz)表示,鎵相對容易生產,相較之下鍺取得不易,中長期也難以找到其他供應國,德國應效法美國、日本、南韓建立國家戰略儲備。 根據歐盟報告,中國的鎵產量占全球94%,鍺83%,外界憂心美中科技戰持續延燒,鎵、鍺的管制範圍擴大,半導體、太陽能、光纖的生產恐受到衝擊。 對此,這位德國官方機構首長接受「經濟週刊」(Wirtschaftswoche)訪問時表示,庫存量還夠,即便供應量減少製造業也不會停擺。 位於法蘭克福的歐洲重要礦物和稀土交易商Tradium也認為,中國實施出口管...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國管制鎵鍺出口 產業憂稀土淪為下個目標

2023/07/07

中國決定對廣泛應用於半導體和電動車的鎵和鍺實施出口限制,受到影響的企業今天爭相確保這兩種金屬供貨無虞。部分產業供應商擔心,中國接下來可能限制稀土出口。 路透社報導,中國3日突然宣布從8月1日起針對部分鎵和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此舉加劇了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戰,還可能會進一步打亂全球供應鏈。 中國是在美國獨立紀念日前夕和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訪問北京前做出這項宣布。 中國商務部稱此舉是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不過,分析家認為,這是中方對華府加強遏制中國技術發展所做的回應。 中國國際礦業協會主席阿克爾(Peter Arkell)表示:「中國的貿易限制措施擊中了美國的痛處。」 策略顧問公司歐布萊特石橋集團(AlbrightStonebridge)中國事務資深副總裁崔歐洛(PaulTriolo)指出,中方的限制措施可能是針對半導體和國防產業,且可能...


中國大陸電動車市場的需求放緩,使得包括鋰在內電動車用金屬的價格跟著下跌。路透

陸電動車需求疲軟 鋰、鈷價腰斬 有助電動車降價普及

2023/07/04

日經報導,中國大陸電動車市場的需求放緩,使得電動車用金屬的價格也跟著下跌,相較於去年秋天的近期峰值,鋰價幾乎腰斬。由於礦商計劃擴產,鈷和鎳的價格預計一段時間內都將維持疲軟。部分專家預測,電動車可能因此降價,並進一步普及化。 根據Argus Media的數據,4月中下旬,作為鋰基準價的碳酸鋰平均售價為每噸人民幣177,500元(24,500美元),大約19個月來最低,比2022年11月創下的2016年以來最高價格大減69%。鋰價在生產商減產時再次飆高,但6月趨於平穩。周二來到31萬元,較11月峰值下跌45%。 作為國際基準的歐洲鈷現貨價周二跌到每磅15.25美元,是2020年8月以來最低,比起2022年5月峰值慘跌62%。倫敦金屬交易所三個月期鎳期貨周一收在每噸20,305美元,較2022年3月的歷史高點暴跌63%。 全球轉向減少碳排的預期需求推動上述趨勢。電池級金屬價格...


電動車示意圖。(路透)

市場觀測站/陸車出口告捷 電動車貢獻大

2023/07/03

中國大陸在今年第一季度超越日本,成為了全球汽車出口第一大國。今年第一季大陸汽車出口量為107萬輛,近去年同期成長58.1%。而日本第一季度汽車出口量為95.4萬輛,僅成長5.6%。 據統計,大陸汽車出口大幅增成長主要受惠於來自電動車。今年前四個月,大陸出口約34.8萬輛電動車,進去年成長超過170%。電動車出口占汽車整體出口金額的比重已經提升至42.9%,對汽車出口增長貢獻率達51.6%。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約25%電動車出口來自大陸,而2022已成長為25%。國際能源署在2022年7月份的報告顯示,大陸生產了全球75%的鋰離子電池,擁有85%的正極產能和70%的負極產能,代表大陸完全有能力滿足全球對新能源汽車需求的大幅增長。在國外電動車和儲能市場需求旺盛等因素的推動下,今年第一季度大陸鋰電池出口1097.9億元,大幅94.3%。 今年第一季按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