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匯整各種市場資料及專業分析,讓買主及讀者更快掌握台灣各主要出口產業中的最新亮點,包括創新研究成果、品牌策略、市場趨勢及未來展望等,


國內鋼市近來屢傳破壞市場秩序情事,中鋼將續普查八大用鋼產業的通路量價變化。圖/中鋼提供

抓「鋼蟲」再出招 中鋼將普查8大用鋼產業

2021/06/08

鋼鐵業近來屢傳的囤貨、哄抬鋼價等情事,中鋼公司繼6月4日調查工具機價量後,將再全面普查螺絲螺帽、手工具、汽車、家電、造船、鋼構、機械及鋼線鋼纜等8大用鋼產業之通路量價變化,穩定市場秩序。。 國內鋼鐵市場近半鋼材來自進口料源及國內鋼鐵同業供應,中鋼市占率達5成,鑑於近來屢傳破壞鋼市情事,行政院責成經濟部,要求中鋼偕鋼鐵公會進行市場清查。中鋼負責清查自身鋼材的通路供料實況,並針對囤貨、哄抬價格等行為採取減供或斷料、解約等必要手段。其他其他國內鋼廠或進口料源部分,則由鋼鐵公會函請所有會員廠及八大用鋼產業公會,配合普查。 中鋼表示,為貫徹穩定市場秩序的決心,中鋼日前已聲明暫停部分鋼品外銷,優先滿足國內業者對鋼鐵原料的需求,並配合行政院穩定供應量價,並與鋼鐵公會攜手建構溝通平台,全力杜絕通路商囤貨、惜售哄抬價格的投機行為。


降低疫情對生產端干擾 經濟部擬定產業持續營運指引</h2>

降低疫情對生產端干擾 經濟部擬定產業持續營運指引

2021/06/07

電子廠相繼出現移工群聚感染,為避免疫情再度干擾生產端,經濟部表示,近日將發布更細緻的持續營運指引,提供適合產業特性的防疫作法,並持續媒合企業及快篩資源,發揮產業輔導功能。 國內昨天新增335例本土確診病例,其中,苗栗縣個案多達75例,與IC封測廠京元電子案移工群聚感染案相關的就有65例,網通廠智邦科技竹南廠群聚染疫案也有10例;京元電子受影響停工48小時,相關人員需匡列隔離,影響生產步調。 經濟部官員表示,近日將正式發布一份疫情期間持續營運指引,內容將比指揮中心提供給企業的通用版更為細緻,主要是參考國內一些廠商的優良做法,針對製造業提供符合產業特性的具體做法。 舉例來說,建議業者除讓員工分組上班外,還要具體落實分開住宿,活動動線隔離,不同組上班員工在宿舍也應分開居住,有不同的活動路線;此外,當員工有發燒情形時,應讓員工直接休息,省略出示請假證明的行政步驟,餐廳也應分時段...


圖檔來源:路透

反映銅價走升 散熱模組廠喊漲

2021/06/07

因應國際銅價居高不下,國內散熱模組廠將於第3季起,新開案的產品全面調漲5至15%,藉此反映成本上漲壓力;法人認為,散熱模組漲價有助於改善業者獲利與毛利率表現,包括雙鴻、超眾、奇鋐、泰碩均將受惠。 由於散熱模組大多是由銅、鋁所製成,因此當原物料上漲時,成本壓力就會加劇。據悉,以散熱模組的成本來說,扣除人力、製程等費用成本,銅、鋁的原物料成本佔散熱模組本身約30至50%,如果客戶使用最高階的熱板(VC),那銅所佔的成本比重就會超過五成以上,顯示原物料上漲對散熱模組廠而言確實是一大負擔。 根據國際銅價報價走勢,今年以來銅價漲幅已超過三成,若以近一年來看,漲幅更高達八成,日前報價甚至一度衝上每1噸破1萬美元,而近期銅價報價雖已下修至1噸約9,963美元,但報價依舊處在高檔位階,讓散熱業者有苦難言。 業界人士指出,目前國內散熱模組廠為因應原物料上漲,大多已向客戶協商新價格,新開案...


今天美朝野協商成果,將牽動鋼鐵股在內基建概念股的表現。圖檔來源:路透

周一快報:五件國際事不可不知

2021/06/07

美股上周五(4日)收漲,再度臨近歷史新高,備受市場關注的就業報告略遜於預期,稍緩美國經濟過熱的疑慮。以下是今天開盤前,最值得關注的五件國際要聞: ●美基建案協商 牽動基建股 道瓊上周五漲179.35點收在34,756.39點,逼近上個月創下的歷史新高;標普500指數漲0.9%收4,229.89點,距歷史新高也只差9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反彈1.5%,三大指數周線都收高。受費城半導體指數反攻2.4%的激勵,台積電ADR也大漲2.3%,較台北交易股票溢價11.3%。 美國兩黨本周將就規模1.7兆美元的基礎建設計畫談出更具體的方向,若有任何閃失,基建股勢必難以招架。 美國運輸部長布塔朱吉劃定周一是和共和黨參議員必須就基建案談出「明確方向」的日子。他提醒,若無結果,民主黨參議員會提出目標更明確的版本。如果朝野無法達成具體協議,今年來大漲的基建概念股勢必崩跌。工業類和材料類股...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工具機廠「五缺」 停接短單

2021/06/04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許文憲昨(3)日表示,工具機今年前三季接單滿滿,然而缺料、缺水、缺電、缺工及缺疫苗等「五缺」,讓工具機產業復甦充滿變數,業界憂心恐將出現供應鏈轉移的危機。 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昨天向經濟部反映表示,隨著全球陸續施打疫苗,期近各國工業復甦力道強勁,歐美市場推動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振興計畫及中國大陸汽車市場蓬勃,都帶動對工具機設備的強勁需求。尤其是5月28日美國總統拜登提出6兆美元預算投資國家基礎建設升級,創下二戰以來最高公共投資紀錄。 大陸也擴大「新基建」計畫,預計2021至2025年投資人民幣10.6兆元(約新台幣45.9兆元)在七大技術領域,包括:5G基地台建設、電動車(EV)充電椿、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AI)、高效傳輸大容量的特高壓電網、跨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電車、工業互聯網。 許文憲指出,國內工具機廠受惠於疫後經濟振興商機,海外訂單爆增,平均...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鋼:鋼市迎接十年榮景

2021/06/03

全球經濟強勢復甦,美國推出6兆美元大基建、大陸同步拚40兆元基建,全力吸納國際鋼鐵原料,鋼鐵產業出現八至十年長期榮景,龍頭廠中鋼信心飽滿,鋼鐵股將喜迎大多頭日子來臨。 中鋼董事長翁朝棟昨(2)日表示,下半年鋼市「第3季穩、第4季旺」。他指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最新修正世界經濟成長率,全球成長率從5.6%調高到5.8%,是半世紀、50年來最強;美國經濟成長從6.5%上修到6.9%,中國大陸從7.8%增為8.5%。 翁朝棟指出,大陸出手干預一度造成鋼鐵行情震盪,但事實證明市場機制這隻「看不見的手」更勝一籌,最近大陸鐵礦及鋼價快速回升,「全球鋼價都在漲,大陸怎麼可能有不漲的道理」?國內在6月底疫情穩定後,鋼鐵景氣動能可期。 法人分析,美國總統拜登擴大推出6兆美元大基建,鋼鐵、玻璃等產業拉貨動能發酵,中美兩強搶鋼材議題登上檯面,大陸鐵礦砂期貨近五個交易日大漲24%,...


鴻海結盟泰企 攻電動車</h2>

鴻海結盟泰企 攻電動車

2021/06/01

鴻海與泰國最大上市集團、泰國國家石油公司(PTT)昨(31)日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布局泰國電動車產業,建立以生產電動車(EV)和關鍵零部件為主的開放平台,幫助泰國成為亞洲的電動車製造中心,為鴻海集團與MIH電動車開放平台再添新的出海口。 鴻海表示,新的合資公司將在第3季成立,有關資本額、雙方持股比重以及董事長人選等問題,將待後續公布。 泰國總理帕拉育(Prayut Chan-o-cha)昨天透過視訊方式,參與PTT與鴻海的線上簽約儀式,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跟PTT集團總裁兼執行長Auttapol Rerkpiboon完成線上簽約,雙方為將在泰國開發和製造電動車簽訂合作備忘錄,建立合資夥伴關係。 鴻海表示,未來泰國車廠如果想要投入電動車生產組裝,鴻海與PTT新成立的合資公司將能提供完整產業鏈服務。汽車製造商不僅能獲得電動車的相關服務,而且還能在具有競爭力的成本下,快速推出新車...


國發會昨(27)日發布今年4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41分,燈號連續第三個月亮出代表景氣熱絡「紅燈」。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景氣信號 連亮三紅燈

2021/05/28

國發會昨(27)日發布今年4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41分,較上月增加一分,創下1987年5月以來、近34年新高紀錄,燈號連續第三個月亮出代表景氣熱絡「紅燈」;不過5月國內疫情升溫,國發會表示,將衝擊內需服務業。 至於已連亮三紅燈是否下月就變燈?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表示,4月景氣燈號綜合判斷分數41分,接下來分數要低於38分,燈號才會變燈為黃紅燈。換言之,儘管疫情籠罩,5月仍有可能續亮「紅燈」。 5月國內爆發嚴重的本土疫情,恐打亂我國景氣回升步伐。國發會指出,景氣領先指標在連續11個月呈上升走勢後,4月首次轉呈下跌,較上月下降0.02%,相當輕微;至於同時指標已連續11個月上升,累計升幅9.78%,國發會表示,顯示國內景氣仍處穩健成長。 吳明蕙分析,4月景氣領先指標轉跌,主要有兩項指標。一是建築物開工樓地板面積些微下滑,主因是工業倉儲類、辦公服務類減少,住宅類仍...


圖為殼牌石油在美國德州的煉油廠區。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路透

氣候議題 重挫全球石油業龍頭

2021/05/28

國際兩大石油公司同一天在氣候議題遭遇重挫。荷蘭海牙地方法院廿六日判決,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必須以二○一九年為基準,在二○三○年之前減碳百分之四十五。不久後埃克森美孚董事會選舉投票,被主張積極減碳的新創避險基金拿下兩席董事。 此外,雪佛龍公司日前也有百分之六十一股東支持進一步減排,另一項關於二○五○年之前實現淨零排放的商業影響提交報告,投票時也有四成八的支持率。 這些變化顯示,市場氛圍已大幅改變,石油公司的減碳腳步遠遠不符股東、大眾與專家的期待。 環保組織「地球之友」在海牙地方法院對殼牌提告,不要求賠償金,而是請求法院督促能源公司加速減碳。判決雖未明白設定減碳數字,但足可作為其他案例之參考,顯示法院有權對大企業的減碳策略作出判決,並迫使企業改革。殼牌已表示要上訴。 埃克森美孚董事會選舉上演了一場小蝦米挑戰大鯨魚。避險基金「一號引擎」僅持有埃克森百分之零點零二股票,去...


彭博資訊報導,台灣政府正被迫擴大財政支持,以幫助經濟因應公司行號停業和企業可能裁員的情況。圖檔來源:歐新社

彭博:台灣疫情嚴峻不利內需 須擴張財政保住經濟果實

2021/05/27

彭博資訊報導,台灣政府正被迫擴大財政支持,以幫助經濟因應公司行號停業和企業可能裁員的情況。台灣這波新冠疫情來得又快又急,三級警戒使得人人自危,外出消費已成奢侈想像,服務業難以為繼,勢必衝擊內需表現,政府出手相救已是刻不容緩。 台新投顧經濟學家喬慕恩接受彭博採訪時說:「很多民間企業的現金流不足,容易陷入財務困境」,表示雇主如果無法持續營運,也會波及員工,因此政府由上而下主動「專項補助」,會比等待業者上門申請紓困來得有效。 如果三級軟性封鎖措施延續到7月,喬慕恩認為,財政擴張措施或許還要加碼,而且這只是確保企業營運不中斷,和保障受薪階層獲得基本生活費用而已,等到疫苗接種率提高和民眾開始願意外出時,或許還需要如三倍券等後續的消費刺激措施。 延伸閱讀》會員專屬/為何台灣至今沒疫苗?政府說不出口的原因 ●舉債空間充足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周二(25日)接受彭博採訪時指出,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