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匯整各種市場資料及專業分析,讓買主及讀者更快掌握台灣各主要出口產業中的最新亮點,包括創新研究成果、品牌策略、市場趨勢及未來展望等,


經濟部昨(22)日發布去年12月外銷訂單金額為438.1億美元,年減16%,表現不如預期。圖為高雄港貨櫃碼頭。 (聯合報系資料庫)

終端需求疲弱、地緣緊張升溫 去年外銷訂單大衰退

2024/01/23

經濟部昨(22)日發布去年12月外銷訂單金額為438.1億美元,年減16%,表現不如預期。由於終端需求疲弱、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廠商下單保守,預期今年元月外銷訂單金額持續下探,將低於400億美元,估年減幅度擴大為15.8%至20%,今年第1季接單難樂觀。 經濟部統計指出,去年第4季外銷訂單金額為1,473.1億美元,年減6.6%,為連續六季負成長。去年全年外銷訂單金額5,610.4億美元,為歷年第三高,僅次於2021年及2022年,年減15.9%。 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坦言,第1季為電子產業淡季,加上高物價、高利息的環境仍在,美中貿易紛爭、紅海衝突等地緣政治風險升溫,都會干擾全球景氣復甦力道,抑低消費和投資,「廠商下單明顯轉保守」。今年第1季外銷訂單表現難以樂觀,預期下半年終端需求才會明顯復甦。 針對紅海衝突對供應鏈影響,黃于玲表示,除推高運價、導致交貨延誤,目前汽車供應...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陳伯佳等預期,這波不景氣恐怕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會回升。(本報系資料庫)

工具機春燕明年下半年現蹤 公會理事長認為3月展覽是指標

2024/01/23

全球黑天鵝滿天飛,國內工具機廠陸續傳出放無薪假、甚至關廠消息,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陳伯佳等都預期,這波不景氣恐怕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會逐漸回升。 程泰集團董事長楊德華、和大集團董事長沈國榮都認為,景氣在明年第3季後逐步明朗。隨廠商陸續傳出將關廠或求售,業界預期,市場恐將重新洗牌,甚至不排除出現一波整併潮。 除了美中貿易戰、以巴衝突外,陳伯佳認為,美國及台灣總統選舉也是重要變數,新政府新政策都會有影響。 陳伯佳表示,台灣工具機業者遭遇低迷市況並不悲觀,明年3月登場的台灣國際工具機展,可望為景氣復甦暖身,將在南港展覽館舉辦「台灣國際工具機展(TMTS)」,有超過550家廠商、3,300個攤位參展,全力搶單。 國內機械設備11月出口值24.86億美元、年減4.4%,連續16個月衰退;累計前11月出口值268.57億美元,年減16.2%,以新台幣計價約7,563.06...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因應大陸擬擴大中止ECFA 經部協助產業高值化

2024/01/23

大陸頻頻出手擬擴大中止ECFA早收清單,對此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長連錦漳昨(19)日表示,已掌握並協助產業布局與因應。他並以石化、機械業為例,將協助與半導體產業結盟,轉型為半導體產業材料、設備等,朝高值化邁進。 連錦漳昨也談及今年景氣,他說,多數產業可望在第2季恢復,部分產業由於疫情期間訂單太旺,仍在庫存去化中,恐怕要到今年第4季、明年第1季才會復甦。 大陸繼去年12月21日宣布中止台灣12項石化產品優惠關稅後,今年1月9日再表示,有關部門正研究進一步採取中止早收清單項目,包括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與紡織都遭大陸商務部點名。 對此連錦漳昨在產發署年終記者會上表示,去年年初起,國內部分產業就開始受ECFA關稅優惠取消影響,出口數據不佳,就像「健康檢查」發現一堆紅字,當時已聽到風聲,產業當時就開始分散市場、多元布局。 連錦漳也提到,經濟部早已長期推動石化產業高值化,輔導石...


淨零碳排概念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企業拚減碳 台廠大商機

2024/01/22

這幾年來國際品牌大廠已愈來愈重視產業鏈的碳管理效益,除了要求本身減碳與碳中和目標外,也包含了強化對整個供應鏈的碳排管理。至目前為止,全球前2,000大上市公司中,已經有600多家響應承諾淨零碳排,其中,亞馬遜(Amazon)宣布,2025年使用100%再生能源,2030年半數運輸淨零碳排,2040年完全實現淨零碳排。 蘋果(Apple)承諾要在2030年對供應鏈和產品實現100%碳中和;Google已自2007年起每年皆達成碳中和,現承諾要在2030年實現完全去碳化;Meta承諾2020年以後運作皆要達到淨零排放,並在2030年達到價值鏈100%淨零排放;Microsoft宣布,2030年微軟本身和供應鏈的碳排放減少一半以上,2040年達到碳中和,並於2050年實現負碳排放。 在國際品牌大廠開始逐漸加強供應鏈碳管理的力道下,使得國內相關廠商達成淨零碳排的壓力愈來愈大,也愈來愈...


全球電動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美聯社)

實踐淨零 電動車帶頭衝

2024/01/22

因應全球淨零碳排的趨勢下,各國積極推動2050年淨零排放相關政策,除高碳排、高耗能產業(如鋼鐵、水泥、石化、煤電)必須立即轉型外,所有的產業都將面臨成本增加、碳關稅、減碳及綠能的衝擊。在交通方面,各國也以全面運具電氣化做為解決方案,宣示未來電動車將全面取代燃油車。 國發會在2022年3月提出「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策略總說明」,報告中指出2040年將全面停售燃油車,電動車、電動機車市售比達100%,全面電動化,可望帶動國內電動車產業整體發展。 全球電動車市占率成長快速,國際能源署(IEA) 2023年發布全球電動車展望,顯示2022年電動車全球銷售已經破1,000萬輛,占全球新車總銷售量14%,今年可望創新高達18%,預計至2030年,中國大陸、歐盟與美國銷售的電動車所占平均比重將提升為60%。目前有超過20個國家,如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南韓、加拿大等宣布禁售燃油車的時...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提五建言 催動競爭力

2024/01/22

產業景氣低迷不振,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向政府提出五大建言,包括積極爭取洽簽各國關稅協定、協助建置工具機暨零組件產品驗證中心、挹注資源建立產業標準等,希望藉此提升產業出口競爭力,爭取訂單。 工具機公會指出,為紓解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出口競爭壓力,政府應積極爭取洽簽各國關稅協定。 工具機公會表示,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產品80%以上外銷全球,面對國際強敵環伺,亟需政府加速推動與各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例如CPTPP、台美FTA等,協助業者爭取關稅優惠措施,提升產業出口競爭力。 其次為建置工具機暨零組件產品驗證中心。公會自2020年起推動工具機產業規範,在產業發展署支持下,產業應用成果已逐漸顯現。 為加速工具機產業規範落實與引用,建請政府比照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做法,建置「工具機暨零組件產品驗證中心」,協助產業提升產品可靠度與附加價值,強化產業整體競爭力。 第三為掌...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氫能電動商用車興起 台廠拚一條龍產業鏈

2024/01/22

全球氫能電動車興起,日、韓歐美、中國積極發展氫能乘用車和商用車,台灣廠商布局氫能電動車供應鏈,氫能巴士、商用貨卡、特定商用車等也是發展焦點,力拚氫能商用車一條龍供應鏈。 觀察氫能電動載具關鍵零配件,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分析師洪于展表示,包括電驅動、電池、電控等三電系統,燃料電池系統以及儲氫系統等3大技術和關鍵零件,其中燃料電池系統包括電堆和次系統,電堆中的膜電極組和次系統的空氣系統成本較高。 觀察主要各國布局氫能車進展,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指出,銷售市場以韓國、中國大陸、美國等為主,氫能電動乘用車仍占大宗,車廠包括日本豐田(Toyota)、韓國現代(Hyundai)、日本本田(Honda)等,長期開發氫能電動乘用車。 觀察國際氫能車發展趨勢,有從電動乘用車轉向商用電動車的跡象,洪于展表示,例如韓國現代長期開發氫能電動巴士,歐盟專案規劃在法國、德國、比利時、瑞士等國運...


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劉憶如。 聯合報系資料庫

劉憶如:台商可切入墨國車市 透過電動車找新合作市場

2024/01/22

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衰退,加上大陸商務部昨(15)日宣布認定台灣對大陸存在貿易壁壘,出口動能現隱憂。北威論壇「CPTPP/USMCA的影響」昨日登場,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劉憶如分析,台灣短中期雖受惠美中貿易戰的貿易移轉,但美國進口替代國不只有台灣,台商必須尋找新的合作市場,建議可透過電動車切入墨西哥汽車市場,參與更多USMCA的全球價值鏈。 劉憶如指出,美中貿易戰後,台灣檯面上中短期受惠貿易移轉。2019美國減少對中國大陸進口350億美元,其中210億美元改由其他國家進口替代,包含台灣,加上後續因新冠肺炎增加的資通訊與電子產品需求,更大幅推升台灣出口在2022年創歷史新高。 不過,大陸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但今年受到台灣對大陸與香港出口大幅衰退、前11月年減接近兩成,出口年減程度遠大於美國等其他市場,衝擊台灣出口。 劉憶如認為,美墨加協定(USMCA)讓三方合作密切,其中...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署長連錦漳致詞。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產創修法拚展延、擴大適用 業界盼擴及低碳、AI等領域

2024/01/20

《產業創新條例》智慧機械、5G投資抵減租稅優惠將於2024年底落日,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長連錦漳昨(19)日表示,將朝展延方向努力,此外業界希望擴大適用範圍,包含低碳、AI人工智慧、半導體EDA等,且不只硬體,也希望擴及軟體。 智慧機械投抵等優惠是規範在產創條例10-1條,實施至2024年底,符合投資金額100萬元以上、10億元以下範圍,可選擇以當年度抵減率5%或三年內抵減率3%來抵稅,上限不超過當年度營所稅額30%。 產發署昨日舉行年終記者會,連錦漳說明今年施政重點,重中之重是推動產創條例修法,延長10-1條租稅優惠,將與產學界討論並了解需求。 連錦漳指出,蒐集各產業意見後,會再與財政部溝通,希望能趕在今年9月、10月將草案送入立法院,爭取在優惠落日前順利三讀通過,使租稅優惠能夠無縫接軌。 連錦漳透露,過去與企業座談時,不少企業向產發署表達,在2050淨零碳排目標壓...


經濟學家陶冬。 記者曾學仁/攝影

2024投資展望論壇/經濟學家陶冬:「轉向」是全球經濟核心詞

2024/01/19

經濟學家陶冬昨(14)日表示,2024年全球央行貨幣政策轉折方向極其明確,「轉向」是2024年核心詞,但時機難以判斷,主要是各國政府的態度相當曖昧。 陶冬昨天出席「經濟投資展望論壇─進擊2024」,以「陶冬看2024」為題發表演講。 他指出,美國明年經濟將會「軟著陸」,不過,在美國這兩年強勁升息後,金融將是最弱的一環,不知何時就會崩掉,這是美國經濟最大的問題,且不只是單一問題,而是會有一系列的反應,一旦發生這種情況,Fed就會開始降息,但「火還沒著起來時,救火車不能出現,以免引起市場不安」。 因此,明年美國降息,不會是因為經濟衰退帶來的降息,而是因事件帶動。 另外,他表示,美國經濟今年最大的金融灰犀牛在商業房地產,總金額5.6兆美元,其中寫字樓(商辦)在商業房地產裡問題最大。 他指出,新冠疫情結束,但大家回公司工作的習慣還沒有回來,於是出現了租金不斷下跌,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