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匯整各種市場資料及專業分析,讓買主及讀者更快掌握台灣各主要出口產業中的最新亮點,包括創新研究成果、品牌策略、市場趨勢及未來展望等,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1月PMI連續11個月緊縮,製造業:等待破浪前行

2024/02/02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天發布1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經季節調整後之指數回升1.2個百分點至48.0%,連續11個月緊縮,中經院院長葉俊顯表示,1月PMI持續緊縮,主要是地緣政治加劇,且又爆發紅海危機,在終端需求未普遍復甦前,製造業者多採取保守採購策略,目前氛圍是「破浪前行、穩健為上」,靜待終端需求回升。 中經院公布1月經季節調整PMI為48.0%,已連續11個月緊縮,五項組成指標中,經季調新增訂單已連續第4個月緊縮,指數微跌0.3個百分點至46.2%,可以看出訂單狀況仍未回溫。經季調後之生產指數則回升4個百分點至51.3%,中斷連續三個月的緊縮轉為擴張。 六大產業1月PMI有四大產業都是緊縮,緊縮速度高低排序依序是交通工具產業(42.4%)、電子暨光學產業(45.6%)、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47.0%)與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49.2%)。只有兩個產業回到50%以上呈...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1月台灣新車銷售成長 2月掛牌數估2.4萬輛年減27%

2024/02/02

根據統計資料,今年1月台灣新車掛牌數4萬4821萬輛,較去年12月增加3.8%,比去年同期增加28.8%,低於預期的4.7萬輛。 展望今年2月,和泰車預估,因農曆新年連假影響,工作天數較少,且基期不一樣,預估單月新車掛牌數約2.4萬輛,較去年同期減少27%。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1月台灣新車掛牌達4萬4821輛,低於原先預期的4.7萬輛,較去年12月4萬3161輛成長3.8%,比去年同期成長28.8%。 產業人士指出,主要是電動車特斯拉(Tesla)以及部分進口品牌來車受到船期因素減少,國產主力品牌銷售力道加大刺激農曆春節年前買氣。 根據統計,和泰車旗下TOYOTA與LEXUS品牌1月合計登錄1萬5357輛,市占率34.3%,較去年同期成長13.7%,其中TOYOTA單一品牌1月登錄1萬2280輛,較去年同期成長3.5%,單一品牌市占率為27.4%。 此外中華...


大陸國家統計局31日公布,1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微升至49.2,低於外界預期。 新華社

陸製造業景氣連四月萎縮 上月PMI微升至49.2 仍低於榮枯線

2024/02/02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31)日公布,1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微升至49.2,低於外界預期,且連續四個月低於50的榮枯線,顯示大陸製造業持續不景氣。 值得注意的是,1月從業人員指數進一步下探至47.6,為2022年12月以來的一年多最低。 華爾街日報分析,這不僅是大陸經濟難以重獲動能的最新跡象,同時代表大陸就業市場的不樂觀。 華爾街日報稱,大陸龐大的製造業部門萎靡不振,表明今年開局疲軟,也凸顯在其他拉動增長的傳統引擎(尤其是房地產)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大陸試圖透過加碼扶持製造業來推動經濟發展的做法存在局限性。 大陸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1月製造業景氣水平有所改善,生產指數為51.3,比12月上升1.1,升至近四個月高點。從行業看,食品及酒飲料精製茶、造紙印刷及文教體美娛用品、醫藥等行業生產指數位於53以上;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非金屬礦...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新車安全評等113年進階2.0 納本土道路樣態

2024/02/02

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司長林福山今天表示,台灣新車安全評等明年起進階至2.0版,車輛安全審驗中心執行長周維果說,將導入本土道路事故樣態,評分標準也會提高。 交通部去年完成台灣新車安全評等(TNCAP)制度,今年完成8款車型檢測並逐季公布評等結果,今天公布第4季的2款車型。 林福山表示,首期台灣新車安全評等計畫從107年到112年,包括訂定規章、建置檢測能量到今年完成執行,113年至117年將進入第2期的2.0版,規章和測試能量都將更精進,將更貼近本土需求。 周維果說,目前台灣的新車安全評等是跟著歐盟2017年的新車安全評鑑協會(Euro NCAP)做法,包括測試方法、標準及評分計算,未來的2.0版要縮短與Euro NCAP的時間差,同時,導入台灣道路事故的樣態,包括行人、自行車等弱勢道路使用者的事故。 周維果說,2.0版的新車安全評鑑,得分率將大幅調整,也就是用更...


PCB示意圖。路透

經部擴大輸俄貨品管制 滾珠軸承、PCB等45項入列

2024/02/02

為防止廣泛商業應用之電子、機械零件及設備,成為俄羅斯製造攻擊武器的來源,我國與世界民主國家同步,經濟部昨(26)日發布,滾珠軸承、電晶體、二極體、處理器、控制器、記憶體、印刷電路板(PCB)、多用電表、分離式電子零件、連接器、數位相機等45項原本為泛用型商品,將列入禁止輸往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的出口管制範圍。 經濟部表示,2022年這45項產品輸往兩俄的金額為6,000萬美元,占我出口總額僅0.00015%。經濟部已與公會和廠商舉行座談,先告知業者相關擴大出口管制,並給予業者30天緩衝期以預為因應,將於2024年1月25日正式實施。官員轉述,業者也了解此狀況,將會轉出口到其他市場替代。經濟部呼籲請業者恪遵國內及國際出口管制規範,善盡企業查證義務,避免違規,以免影響商譽及自身權益。 對此,相關指標業者、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文恒表示,過去上銀生產的滾珠螺桿用滾珠軸承,確實有銷往俄羅斯等地...


中華經濟研究院1日發布2024年1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經季節調整後指數回升1.2至48。 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經院:出口會慢慢復甦 PMI回升1.2至48

2024/02/02

中華經濟研究院昨(1)日發布2024年1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經季節調整後指數回升1.2至48,連續11個月緊縮,惟緊縮趨緩,且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連續三個月上揚。中經院院長葉俊顯以「破浪前行穩健為上」、「調節產線靜待出航」形容當前國內製造業情形。 關於今年景氣,葉俊顯表示,「出口會慢慢復甦,整個景氣氛圍將呈現溫和復甦」。 PMI重要組成指標中,1月新增訂單持續呈現緊縮,指數微跌。但,生產指數則由緊縮轉為擴張,指數回升。製造業六大產業並全數回報原物料價格上升。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則已連續21個月緊縮,惟指數續揚0.8個百分點至46.2,為 2023年4月以來最慢緊縮速度。 對此,葉俊顯表示,廠商多觀望春節後表現。半導體供應鏈中的封測、模組與設備則是製造業中相對樂觀者。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簡錦漢表示,預期庫存去化可望慢慢解決,終端需求也逐漸回溫,...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製造業生產指數估年減12% 明年首季拚翻紅漸入佳境

2024/02/01

經濟部今天公布11月工業與製造業生產指數分別年減2.48%、2.18%,連18黑續創最長衰退紀錄,預估全年製造業年減幅度約12%。經濟部表示,AI熱潮持續發酵,加上今年低基期因素,製造業生產指數明年首季轉正機率高,每個季度有望皆達正成長。 經濟部今天公布11月工業生產指數92.19,年減2.48%,製造業生產指數為92.38,年減2.18%,連續18個月負成長,累計今年1至11月,工業、製造業生產指數分別年減13.22%、年減13.65%。 觀察主要行業別,電子零組件業生產指數93.68,年減3.35%;其中占比最大的積體電路業由正轉負,年減1.37%,面板及其組件業也結束連3個月正成長,轉為年減9.62%。 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整體消費性電子產品回溫速度緩慢,拖累積體電路業表現,此外廠商存貨率和疫情前相比仍偏高,未來若人工智慧電腦(AI PC)和手機等終端需...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國大陸擴增銅進口量 街口投信:長期有利銅價表現

2024/02/01

街口投信表示,根據中國海關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大陸11月進口更多的銅,其中,陰極銅進口量較10月增加13.5%,達到37.88萬噸。顯示出在電動車及再生能源產業的需求推動下,大陸對於銅及其他工業金屬的需求,已經逐漸擺脫房地產業蕭條的影響,而開始擴大進口的需求。後續大陸房地產業若開始復甦成長的話,將有利銅、鐵等基本金屬價格的走勢。 根據媒體報導,艾芬豪礦業有限公司創始人-羅伯特.弗里德蘭在接受彭博電視台採訪時表示,隨著各國強制採用清潔能源技術,同時競相發展自己的供應鏈,對銅等金屬的需求勢必會激增。同時,主要採礦作業的一系列重大挫折預計將導致未來一年的金屬市場供給趨緊。羅伯特並大膽預測銅價需要上漲近一倍,才能促使礦業公司投資成本高昂的礦山,以滿足對關鍵材料不斷增長的需求。 此外,根據消息人士透露,加拿大政府預計將於本周宣布,到2035年所有新車都必須實現零排放。該位消息人士表...


蔚來汽車在2023年上海車展展台。(蔚來汽車官網)

蔚來李斌估:2035年全球前十車企大陸將佔5家

2024/01/31

大陸汽車產業近年來百花齊放。蔚來汽車創辦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斌近日表示,汽車業從來都不是贏者全拿,從來都是長時間競爭,是「馬拉松」比賽。他認為,所有中國品牌都是新勢力,並呼籲各大車企不要互相攻擊、惡性競爭,並稱,預測2035年大陸品牌將在全球前十名汽車集團佔有5個位置。 第一財經報導,12月24日,蔚來汽車舉行媒體溝通會,李斌於會上表示,目前蔚來資本投資了70多家公司,包括電池、光達等方面。至於是否將推出其他品牌,李斌則透露,智慧電動對不同價格品牌之間的共享層面較多,例如智慧駕駛在高端品牌技術創新,能在大眾市場用起來,規模化之後成本反而要便宜。 談到產業格局,李斌提到,手機公司都在造車,都是「戰鬥力爆棚」,行程表「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此種格局將「讓中國(大陸)汽車產業越來越好」。他強調,汽車產業從來都不是贏者通吃,從來都是長時間競爭,是個「馬拉松」比賽。他以比亞迪為例,幾年...


大陸商務部於12月15日公布「台灣地區對大陸貿易措施構成貿易壁壘」調查報告及產品清單。 美聯社

西進不如上進 充實產業競爭力

2024/01/30

中國大陸商務部於12月15日公布「台灣地區對大陸貿易措施構成貿易壁壘」調查報告及產品清單,朝野對此行動反應不一,政府主張分散出口及訴諸WTO法律程序,民間相關企業則憂心忡忡,擔心受到提高關稅或限制進口之制裁;果然大陸21日公布部分產品的關稅減讓。 然而不論政府或民間,一致的看法是,台灣競爭力較強之產業,如半導體製造與手機晶片設計,將不致受到影響。這說明了,國際之間的產業競爭,最終靠的是產業實力,而不是政府的保護。 支持政府政策的學者認為,ECFA早收清單減稅的工業產業或農產品,在過去13年的保護期間內,並未精進成長,如今競爭力仍不如中國產品,回歸正常課徵關稅,應該怪的是自己。其實細思這個說法,亦不無道理。 知名經濟學家李嘉圖,在106年前提出的「比較利益」理論,奠定了國際貿易互惠的基本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全球的消費者可以享受優質廉價的商品與服務。 除了兩岸間簽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