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匯整各種市場資料及專業分析,讓買主及讀者更快掌握台灣各主要出口產業中的最新亮點,包括創新研究成果、品牌策略、市場趨勢及未來展望等,


原物料多頭走勢 可望延續</h2>

原物料多頭走勢 可望延續

2021/04/28

鋼鐵、塑化原料行情從去年下半年掀起漲勢後迄今不墜,後市還會續漲?法人直指,「供需變化是關鍵」,以鋼市為例,需求面擴大釋出,反觀供給面緊縮,多頭可望持續下去,至於塑化市場上半年也看旺。 法人表示,從鋼市來看,美國、中國大陸今年開始將分別投入2.3兆美元、人民幣10.6兆元擴大基建計畫,全球用鋼需求持續升溫,依世界鋼鐵協會(Worldsteel)4月最新短期預測今年全球鋼鐵需求成長由4.1%上調至5.8%,明年續成長2.7%。 另外,大陸兩會已訂定2030年達到「碳達峰」及2060年「碳中和」目標,今年3月起在煉鋼重鎮河北唐山嚴格執行減排限產措施,最高減產比率50%,除落實「回頭看」政策,最近進一步祭出修訂「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削減產量態勢積極。 由上述研判,全球鋼鐵供給有效得到控制,過往大陸過度生產削價競爭情況不再,未來鋼價下跌機率可望大幅降低,易漲難跌。 ...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發展太空產業 打造新神山

2021/04/09

立法院昨(8)日審議《太空發展法》草案,安排科技部等相關單位詢答。科技部長吳政忠表示,台灣經過第一、二期太空科技計畫,發射福衛衛星,成為第32個擁有衛星的國家。太空產業近期因為Space X計畫,從軍事及通訊轉變為商用,也讓台灣得以打入太空供應鏈。 根據經濟部工業局統計,全球太空經濟以衛星產業為主,2019年全球產值3,660億美元,其中衛星產業2,710億美元,占74%;衛星產業商機主要聚焦地面設備與衛星服務,合計產值占93%。 吳政忠說,台灣廠商在地面設備已有涉獵,但發射到太空的衛星設備還在起步,因台灣缺乏太空相關規範,盼透過立法打造太空產業供應鏈。太空發展法主管機關將為科技部,並有專責法人「國家太空中心」負責辦理相關業務。 根據太空發展法草案定義,太空產業包含太空載具發射、太空科學研究、地面接收設備、衛星應用服務及透過太空活動衍生的新型態服務產業等領域。 中...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2月製造業景氣燈號轉綠燈 台經院:春節因素影響

2021/03/31

台經院發布2月製造業景氣燈號,由上月代表景氣揚升的黃紅燈轉為代表持平的綠燈,主因為農曆春節讓2月工作天數較去年同期減少,相關經濟指標年增率都較1月下滑,影響需求面與原物料表現。 台經院表示,整體製造業景氣信號值由1月修正後的17.08分,減少2.83分至14.25分,燈號轉為代表持平的綠燈。信號分數雖然較上月下滑,但仍是2017年3月以來次高,如果排除春節因素,今年前2月整體製造業分數為自2011年同期以來的新高,顯示國內製造業表現強勁。 台經院進一步點出細部產業表現。半導體方面受惠於5G、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續強,對智慧手機、筆電、平板電腦、車用電子等需求強勁,包括晶圓代工、記憶體等產量增加,積體電路在出口及生產指數的年增率仍維持雙位數成長,不過,因為農曆春節工作天數減少影響,相關指標增幅都較上月下滑,因此2月半導體景氣燈號由代表景氣繁榮的紅燈轉為揚升的黃紅燈。 ...


最強2月 外銷訂單連12紅</h2>

最強2月 外銷訂單連12紅

2021/03/23

經濟部統計處昨(22)日公布2月外銷訂單金額為425.9億美元,不僅為「史上最強2月」,更是歷年2月首度站上400億美元大關,年增率達48.5%,連12紅。 經濟部預估,3月外銷訂單落在545億至560億美元間,有望續創「史上最強3月」,年增為35.4%至39.1%,達「連13紅」。統計處也預測,第1季外銷訂單金額為1,498億至1,513億美元間,年增率43.7%至45.1%,攻下同期新高的可能性很高。 統計處長黃于玲表示,外銷訂單創高是受到全球景氣復甦,科技貨品持續因遠距商機、宅經濟及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強勁,加上國際原物料行情走高,激勵傳統貨品接單續增。 今年2月適逢農曆春節,按理工作天數較少,訂單數量應減少。黃于玲指,去年因疫情降低基期,今年2月才能無視春節因素,年增近五成,各主要貨品接單多呈二位數成長。 以各產業別來看,科技貨品接單持續發燒,資訊通信產品訂單...


財政部認為晶片、面板是今年出口的兩大主力。(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庫)

出口連八紅 晶片、面板扮外銷主力

2021/03/10

出口迎接春暖花開,財政部認為,晶片、面板是今年出口的兩大主力。此外,傳產貨品中包括塑橡膠、機械等,也分別受惠於供應短缺、全球先進國家製造業回流政策引導等利多因素,可望擺脫疫情陰霾。 財政部表示,今年以來各式各樣的晶片供不應求,帶動晶圓代工、封測產能吃緊,指標廠商的訂單能見度排到上半年都沒有問題,也成為出口的一大支柱。 其次,面板產業迎春燕,財政部指出,代表性廠商群創在法說會中也明白表示,整個面板供需結構產生重大調整,遠距商機持續發酵,疫情造成生活型態改變,帶來剛性需求,短期內趨勢不會改變,一整年應該都會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財政部也指出,塑橡膠及其製品在2月出口中也扮演要角,年增率近兩成,主要是由於美國德州暴風雪造成供應缺口,預計遞延影響會持續到3月甚至上半年,出口持續看好。 另外,機械出口表現也回穩,官員表示,機械出口以大陸、美國市場為主,不排除與近年各國積極推動製...


「2021全球機械線上採購大會」 44國逾230家買主參加</h2>

「2021全球機械線上採購大會」 44國逾230家買主參加

2021/03/09

機械產業景氣升溫,為延續國際採購趨勢,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委託外貿協會,將於3月31日率先在台中舉辦「全球機械線上採購大會」,目前已吸引44國、超過230家買主報名線上洽談,貿協籲請國內業者把握報名機會。 目前已知,上述報名的國外買主,營業額超過1億美元以上的就有10餘家。包括美國工具機領導廠商Haas Automation,擬對CNC機械零組件及夾治具設備進行採購;巴西製鞋大廠Grupo Dass對製鞋機械及自動化製鞋整廠設備有興趣。 另外,美國Illinois Tool Works也因台灣工具機高CP值的盛名而來,擬採購金屬加工機械,如銑床、車床、磨床、鍛造、雷射切割等機械設備。 貿協指出,去年台灣GDP成長率2.98%,為已開發國家最佳,且是30年來首度超越中國。台灣機械業去年出口雖較2019年下滑3.3%,但今年1月出口成長率,相較去年同期成長34.8%,較2019...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8)日發布2月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製造業其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63.2,較上月回跌1.9個百分點,為連續第四個月維持在60.0%以上的擴張速度。 圖/中經院提供

2月PMI、NMI回跌 但廠商「訂單滿手」看好未來展望

2021/03/08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8)日發布2月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製造業其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63.2,較上月回跌1.9個百分點,為連續第四個月維持在60.0%以上的擴張速度。而服務業經理人指數(NMI)52.1,下跌2.9個百分點,雖二指數雙雙下跌,但中經院表示,PMI、NMI仍都處於擴張且相對高的水位,並沒有悲觀的理由。 中經院院長張傳章指出,雖然2月PMI指數下跌,但主要是因為2月受農曆新年影響,工作天數僅16天,以及農曆年前拉貨旺季已過所致,但廠商仍反應「訂單滿手」,對未來六個月展望仍相當樂觀。 2月PMI五項組成指標中,新增訂單、生產與人力雇用擴張、供應商交貨時間上升,以及存貨皆轉為擴張。 2月NMI的四項組成指標中,商業活動與人力雇用轉為緊縮,新增訂單擴張,供應商交貨時間上升。 但,對「未來六個月展望」在PMI部分指數續揚3.3個百分點至73.3,再創2012...


陸2月製造業PMI 擴張放緩</h2>

陸2月製造業PMI 擴張放緩

2021/03/02

大陸國家統計局28日公布,受春節假日因素影響,2月製造業市場活躍度有所下降,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較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至50.6,是去年6月以來九個月最低,但仍連續12個月處於擴張區間,但步伐有所放緩。 大陸1月PMI為51.3;2月非製造業PMI 51.4,前值52.4。 界面新聞報導,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表示,本月製造業活動放緩主要是受春節放假的影響,不過今年因為政府宣導「就地過年」,部分異地工人沒有返鄉過年,對企業的生產帶來一些積極作用,製造業PMI降幅相對較小。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認為,今年春節假日落在2月中旬,假日因素對本月企業生產經營影響較大,使製造業市場活躍度較上月下降,不過分項指數變化顯示,市場供需增速仍處於較好水準。 其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1.9和51.5,較上月回落1.6和0.8個百分...


經濟部統計處今(25)日公布1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25.40,年增18.81%,為歷年單月次高。其中,製造業生產指數為127.60,年增19.67%,同樣是歷年單月次高。(經濟部提供)

年前備貨效應 1月工業生產指數125.40 歷年單月次高

2021/02/26

經濟部統計處昨(25)日公布1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25.40,年增18.81%,為歷年單月次高。其中,製造業生產指數為127.60,年增19.67%,同樣是歷年單月次高。 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今年1月受到農曆年前備貨效應、新興科技應用挹注,加上遠端辦公、遠距教學及宅娛樂等需求延續,再加上去年1月適逢春節影響,導致基期較短,因此1月製造業生產指數達歷年單月次高,也創「連12紅」。 資訊電子產業方面,電子零組件業為主要貢獻來源,年增逾兩成;其中的積體電路業受到5G、高效能運算及物聯網等新興應用爆發,加上車用晶片需求高,1月生產指數為168.04,年增24.67%。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因遠距商機續燒、廠商擴增國內伺服器、固態硬碟、汽車電子控制器等產量,1月生產指數為147.39,年增24.54%。 而在傳統產業方面,機械設備業因半導體、5G相關產業需求持續熱絡,加...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傳產撥雲見日 接單動能可期

2021/02/25

隨著各國開始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疫情也逐漸緩。這促使全球經濟復甦,台灣傳統產業接單量也可望隨之「撥雲見日」。但幾家歡樂幾家愁,疫情控制下來後,經濟部也坦言,宅經濟及遠距商機預料將式微,電子商品外銷訂單恐喪失「疫外紅利」。 自去年下半年起,傳統貨品接單就逐漸回神,並在年底前都逐漸由黑翻紅。隨著近期多國已經開始陸續施打新冠肺炎疫苗,預期疫情漸漸被控下來後,全球景氣將走向復甦,可望挹注傳統貨品接單動能。 統計顯示,今年1月包括基本金屬、機械、塑橡膠製品皆站上20億美元,年增在二成至四成不等;而過去「連24黑」的化學品也因為國際原材物料行情上揚而「撥亂反正」,化學品1月訂單也有17.3億美元,年增13.4%,是連二紅。 然而,當被問到疫苗施打後讓傳產回溫,相對是否會衝擊依靠宅經濟及遠距商機撐起訂單的電子貨品時,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坦言,「因為疫情催化出的宅經濟、遠距商機需求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