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匯整各種市場資料及專業分析,讓買主及讀者更快掌握台灣各主要出口產業中的最新亮點,包括創新研究成果、品牌策略、市場趨勢及未來展望等,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公布,2023年第4季交車量和生產量雙雙優於預期。 (美聯社)

特斯拉上季賣輸比亞迪 交車48.4萬輛 輸給對手的52.6萬輛

2024/02/19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2日公布,2023年第4季交車量和生產量雙雙優於預期,去年全年交車量更達成馬斯克先前訂下的180萬輛的目標,並改寫新高紀錄。但以去年第4季而論,中國大陸車廠比亞迪純電動車銷售量526,409輛,超越特斯拉同期表現。 特斯拉說,去年第4季交車484,507輛,優於市場預期的483,173輛,其中Model 3和Y交車461,538輛;生產量則是494,989輛(Model 3和Y產量476,777輛),也優於預期。 綜觀2023年全年,特斯拉交車量成長38%至181萬輛,生產量則增加35%至185萬輛。特斯拉2日早盤開低走低,跌約0.8%。 至於比亞迪上季純電動車銷量雖打敗特斯拉,但以全年計算仍落後特斯拉。比亞迪去年純電動車銷售量為157萬輛,比特斯拉少了24萬輛;2022年的銷量,則較特斯拉少了約40萬輛 。 比亞迪去年新能源車(含純電車與油電...


大陸造車新勢力高合汽車傳出18日召開內部大會,宣布即日起將停工停產六個月。圖為高合汽車2022年在海南海口參展 2022國際新能源汽車暨智能網聯汽車展覽會畫面。(中新社)

下一個威馬汽車? 陸高合汽車傳宣布停工停產半年

2024/02/18

界面新聞報導,鎖定高端車款的大陸造車新勢力高合汽車18日召開內部大會,宣布即日起將停工停產六個月。內部人士稱在3月15日後僅發基本工資。高合汽車先前曾回應解散傳聞不屬實,但對於停工一事未有證實。此前,高合汽車便傳出薪水緩發、取消年終等消息。在電動車企內捲狀態下,外界推測高合汽車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落入破產重整的威馬汽車。 報導引述高合汽車內部人士表示,高合汽車方面稱,18日之前的員工工資將照常發放;3月15日之前還留在高合汽車的員工,僅發放基本工資;3月15日之後員工僅發放上海基本工資。據悉,高合汽車每月15日發放工資。 此前,高合汽車傳出召開全員大會宣布,延期發放1月工資、取消年終獎金和全員降薪。其中1月工資將在2月底補發。對於前述傳聞,藍鯨財經報導,高合汽車證實確有其事,並稱根據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公司正在採取比如高管主動降薪、緩發工資等調整措施面對內外部的挑戰。 此前...


有意進入汽車市場的蘋果公司,10多年過去仍未推出自家品牌的汽車。蘋果公司在汽車領域正在被大陸對手超越。圖為觀眾在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了解華為AITO問界車型。 中新社

手機結合電動車成趨勢 小米華為造車超越蘋果

2024/02/17

智慧手機與電動汽車的結合正在逐步成為現實。有意進入汽車市場的蘋果公司,10多年過去仍未推出自家品牌的汽車。反而在智慧手機領域的大陸競爭對手華為和小米,均已推出了配備先進數碼功能的電動汽車,蘋果公司在汽車領域正在被大陸對手超越。 華爾街日報報導,華為和小米積極布局電動汽車市場,嘗試為企業擴展新業務,預計也有助緩解美國針對性制裁的影響。2家企業都注重吸引自家智慧手機用戶購入汽車,強調品牌手機與汽車的舒適結合。 例如華為強調,其汽車配備了華為智慧手機用戶熟悉的操作系統和駕駛輔助軟件,華為的手機和汽車之間,還可以同步下載並使用部分應用程式。 華為和小米正在進入電動汽車市場時,大陸汽車品牌蔚來也開始銷售自家研發的手機。日本瑞穗銀行高級研究員湯進表示,大陸智慧手機巨擘都意識到了汽車的重要性,「他們趕在蘋果的汽車預計問世前,用軟體結合的方式製造自家智慧汽車。」 蘋果在大陸的供應...


鴻海今天舉行開工典禮,由董事長劉揚偉(中)親自主持。記者蕭君暉/攝影

鴻海納智捷電動車上半年交貨完畢 爭取所有品牌訂單

2024/02/17

鴻海今(17)日舉行開工典禮,由董事長劉揚偉主持,針對鴻海交貨給納智捷n7電動車的狀況?鴻海發言人巫俊毅在開工典禮後表示,n7現在開始陸續在交車,預定上半年交貨完畢,這個n7新車訂單大概近9,000輛,盡全力在今年上半年交貨完成。 針對中國大陸電動車崛起,例如比亞迪出貨量超越特斯拉,是否與鴻海競爭?巫俊毅說,我們採用的競爭策略其實不太相同,鴻海本身並不做品牌,中國大陸是做品牌電動車,事實上所有國際的品牌,未來都是鴻海的潛在客戶,我們最終希望能夠幫這些品牌商,來生產他們的設施(電動車), 就像目前我們幫這些所有的國際ICT大廠,來幫忙他們設計跟生產產品一樣 所以,他們(中國大陸)都會是我們的潛在客戶。 除了裕隆納智捷以外,鴻海今年上半年有沒有爭取其他的客戶?他說:「爭取客戶與訂單一直都是我們主要的目標,如果有什麼進一步的消息,當然都會跟外界做報告,就像上次在法說會裡面有提到,現...


彭博資訊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美國政府基於資料安全考量,考慮限制中國大陸的「智慧車」與相關零組件進口。示意圖。 (新華社)

美基於資料安全考量 擬限制大陸「智慧車」進口

2024/02/16

彭博資訊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美國政府基於資料安全考量,考慮限制中國大陸的「智慧車」與相關零組件進口。只要車輛與零組件源自中國大陸,不管是在何處進行最後組裝,都準備列入管制,以避免由墨西哥等第三國輸入。 據了解,限制措施也將適用於任何美國認定有資安疑慮的國家。官員認為,光靠關稅沒有辦法全面應對相關問題。 消息來源表示,美國官員特別關心「智慧車」(smart cars)收集到的大量資料的安全性。所謂的「智慧車」包括電動車,以及其他可連網的車輛或自駕車。如今許多汽車,無論是油車還是電動車,都可連上網際網路,因而可能成為駭客攻擊目標。 拜登政府可能以商務部既有的權限,基於資料安全,規範部分資訊與通訊技術交易,不過官員目前仍在進行全面性的政策研究,還沒決定執行架構。 最快在下周,美國將頒布另一道行政命令,主要為確保資料隱私。另外官員們也在衡量是否調整對中國電動車課徵的27.5...


比亞迪(BYD)即將進軍南韓市場。路透

比亞迪將進軍南韓市場 現代汽車等當地業者警戒

2024/02/16

全球最大電動車製造商中國大陸比亞迪(BYD)即將進軍南韓市場,引發現代汽車(Hyundai)和起亞(Kia)等當地業者警戒。 韓國經濟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指出,比亞迪3月將與南韓環境部、及產業通商資源部官員會面,以取得在南韓銷售電動車的許可。外國車商若想在南韓銷售電動車,須為行駛里程、能源效率及電池安全取得環境與安全許可,並進行國家電動車補貼的可行性評估,整個過程約需兩到三個月。 知情人士說,若一切順利,比亞迪可能上半年在南韓銷售電動車,計劃開賣的第一款車是Atto 3小型休旅車。比亞迪也已為中型的Seal與電動掀背車Dolphine等兩款電動車在南韓註冊商標,暗示也計劃在南韓上市。 南韓產業主管認為,若比亞迪Atto 3在南韓開賣,將與現代IONIQ 5、起亞Niro EV與EV6等車款打對台。 Atto 3單次充電可行駛420公里,是比亞迪在全球暢銷車款,去年在中...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韓煉油廠攻電動車市場

2024/02/16

在全球迅速轉向電動車和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之際,南韓煉油廠正加碼押注電動車(EV)潤滑油和用於熱能管理的液態冷卻劑,使市場競爭益加激烈。 韓國經濟日報報導,南韓煉油巨頭SK創新的子公司SK Enmove,已在2013年推出電動車潤滑油,GS Caltex和S-Oil也已在2021年各自推出電動車潤滑油產品。現代煉油近來推出電動車潤滑油品牌Hyundai XTeer EVF。 IHS Markit預測,全球電動車潤滑油需求到2025年時將達6,000萬公升,比2020年躍增五倍。從原油提煉的潤滑油,能降低齒輪摩擦阻力並防止腐蝕。電動車也需要潤滑油為馬達降溫、改善整體駕駛效率。南韓煉油業者也放眼資料中心用於熱能管理的液態冷卻劑市場,因應AI資料中心的日增需求。 電動車潤滑油和液態冷卻劑皆產自基礎油,潤滑油製造商在研發浸沒式冷卻技術這類散熱系統時,占有優勢。浸沒式液態冷卻...


和泰車旗下的豪華車品牌Lexus車輛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和泰車今年銷量挑戰新高 整體車市估逾45萬輛

2024/02/16

車市龍頭和泰車總經理蘇純興昨(16)日表示,2024年是一個好年,雖全球經濟政治及各國央行貨幣政策仍充滿不確定性,但在各車廠生產供應回穩下,對今年車市同樣樂觀,預估全台市場仍有45萬台以上的水準。 此外,和泰汽車去年旗下三大品牌(Toyota、Lexus、HINO)合計總登錄超過16.6萬台,首次突破16萬台,創下集團年度最高紀錄,同時蟬聯22年台灣車市冠軍,穩居車市龍頭;今年和泰車並設定17萬台的年度目標,將再挑戰突破新高。 和泰車昨日舉行媒體春酒,公布集團對新年度的車市預估,集團目標以及重要策略。蘇純興表示,去年台灣車市以全年總市場以476,987台寫下驚歎號,年增達到11%,重寫18年來新高水準,和泰車對今年車市同樣樂觀。2024年是一個好年,即使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各國央行貨幣政策走向未明,且疫情期間因缺車遞延的訂單已去化完,但汰舊換新政策持續、內需消費市場穩定成長,各...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經部加碼4000補助換電動機車 5地區上半年擬推獎勵

2024/02/15

汰舊換新選購電動車補助加碼傳來好消息,民眾將老舊機車汰換成電動機車可作為園區開發的減量效益,經濟部規劃祭出獎勵每輛新台幣4000元,不過僅限定雲嘉南、高屏等地區民眾適用,額度共約1萬台,預計最快上半年推出。 若加計車籍在高雄、台南的民眾,原本就享有地方政府發放電動機車補助款,最高每輛領7000元,等於南台兩地民眾可獲得1萬8300元補助,優惠最大。 經濟部表示,因應台商回流建廠土地需求增加,開發嘉義縣中埔、水上、台南市新市、高雄市北高雄等4大產業園區,預估2025年底完工啟用,未來基本金屬、電子業等廠商陸續進駐。 為達成園區開發環評承諾的減量效益,經濟部規劃透過雲嘉南、高屏等2空品區民眾汰舊換新為電動機車,額度為1萬輛,祭出獎勵每輛4000元,民眾汰換電動機車的空污和碳排減量效益,將歸屬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 載具電動化為2050淨零轉型扮演關鍵要角,為刺激消費者...


比亞迪2024年1月在澳洲比特斯拉賣出更多輛車,是有紀錄以來首見。 美聯社

史上頭一回!特斯拉連在澳洲都賣輸比亞迪

2024/02/07

比亞迪上月在澳洲比特斯拉賣出更多輛車,是有紀錄以來首見,儘管這可能不是比亞迪旗下車款更受歡迎所致,但贏了就是贏了。 CarExpert報導,比亞迪今年元月在澳洲賣出1,310輛車,其中包括589輛Seal轎車、465輛Atto 3運動休旅車(SUV)和256輛Dolphin掀背車,後者是目前當地最便宜的電動車。 同月,特斯拉在當地賣出723輛Model 3,和384輛Model Y,總銷量為1,107輛,是2022年7月以來最低。 然而,據了解,特斯拉在澳洲的銷售下滑,並不是買氣差造成的,而是受到兩個問題的影響,導致這家美國電動車大廠無法向客戶交車。 改款的Model 3去年12月開始在澳洲交車,但在發現後排中間座椅搆不到頂部安全帶固定裝置,可能無法讓兒童安全椅固定在車內,特斯拉隨即停售,並宣布召回行動。 與此同時,一艘載有大量特斯拉Model Y(去年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