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機器人取代人力 年營收10億

2016/11/18 | By

聯合報 記者余采瀅

台萬工業公司董事長白政忠從日本引進黃色手臂機器人,去年更斥資上千萬元建置自行車第一條智動化踏板組裝線,年營業額達10億台幣。 記者余采瀅/攝影
台萬工業公司董事長白政忠從日本引進黃色手臂機器人,去年更斥資上千萬元建置自行車第一條智動化踏板組裝線,年營業額達10億台幣。 記者余采瀅/攝影

台中是自行車產業重鎮,很多生產自行車零組件的企業落腳在大甲區;白政忠創立的台萬工業公司,是其中的「隱形冠軍」,生產自行車踏板,去年斥資上千萬元建置自行車第一條智動化踏板組裝線,以機器人取代人力,年營業額達10億台幣,全球排名第三大。

白政忠家族在大甲區開藥廠,畢業後一度進藥廠服務,但台灣藥廠多、市場小,競爭激烈,他因朋友一句話「腳踏車市場不錯」,不顧父母反對,29歲那年以280萬元創立台萬公司,投入自行車零組件生產。

白政忠眼光好,很早就放眼全世界、擴大產品線,民國81年到印尼設廠,開始收購世界各國有關自行車零件知名品牌,以MARWI及UNION品牌行銷打入歐洲及美國市場,生產的踏板走高品質路線,在歐洲市佔率排名第一。

台萬公司至今已成立33年,在印尼、捷克及荷蘭等地都有據點,20多年前就到印尼設廠,但隨著設備老舊,汰換及維修率逐年增加,加上公司資深幹部被挖角離開,及工資年年上漲,白政忠發現靠機器人取代簡單人力工作,已是無可避免的趨勢。

「遇到問題就解決!」 白政忠說,民國95年他決定回台投資,選在故鄉大甲買地蓋廠房,逐漸將重心移回台灣,並進一步規劃工業4.0廠區,不僅從日本引進黃色手臂機器人,去年更斥資上千萬元建置自行車第一條智動化踏板組裝線,目前機器化占約七成。

台萬公司近年也投入生產自行車坐墊及吊耳;白政忠說,以前到海外設廠,都是當地人工組裝,品質穩定度很難掌握;把自動化和機器手帶到海外,相信改善會很明顯。他希望未來以自動化生產進軍中國、歐洲或中南美洲,打響台灣品牌,讓台中被肯定為世界的自行車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