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創新平台/振動感測晶片 聽出機器病灶

2024/06/27 | By 經濟日報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振動感測是診斷、維護機器的重要技術,透過量測細微的振動變化,替機器聽聲辨病灶,及早發現機器中異常或故障的跡象。如果把振動感測晶片比做工具機的聽診器,工研院自主開發的振動感測晶片,便是創新升級版的超級聽診器,挾著全球獨有、最低量測量10奈米以下的超高靈敏度,已成為助攻高階工具機廠商拓展航太市場的最佳利器。

工研院智慧感測與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朱俊勳表示,振動感測的靈敏度、精準度至關重要,以工具機為例,刀具磨耗所偵測的振動訊號相當微弱,如果振動感測晶片無法靈敏偵測訊號的變化,隨著刀具磨耗,再精良的工具機都可能在使用一、兩年後,定位精度失準。

朱俊勳指出,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專案補助下,工研院費時五年研發全球最靈敏的振動感測晶片,透過創新微動電路及抗電磁干擾設計封裝技術,可量測10奈米以下的微小振動量,一舉超前業界量測的振動量25奈米,更精準量測工具機元件磨耗所產生的微量振動,及早預警檢測,進行預防保養。

負責研發的工研院智慧感測與系統科技中心經理林式庭表示,最難克服的挑戰莫過於振動感測晶片須具備「三高」,即高靈敏度、高頻寬、高耐衝擊度,傳統業界要做到量測量10奈米以下的超高靈敏度,往往犧牲晶片的耐衝擊度。

研發團隊歷經無數次的設計調校,以創新微動電路設計先將頻寬、耐衝擊度維持在高水平,進而滿足高靈敏度,讓工具機的異常辨識率從傳統的80%,提升到95%以上,「傳統業界做不到的事,我們做到了!」

林式庭坦言,振動感測晶片產業化的過程歷盡艱辛,團隊雖已在實驗室進行兩年設計驗證,導入廠商後仍面臨重重考驗,不僅一整周要待在沒有空調、高溫、高濕、高噪音、高油煙的機房環境中作業,還要克服振動感測訊號受到機房電機設備、馬達干擾,團隊為此特別開發了抗電磁干擾設計封裝技術,才解決訊號干擾問題。

如今,微機電振動感測晶片已可廣泛應用於工具機設備與關鍵組件內,如同工具機的心電圖探針,隨時分析工具機運轉狀態,目前已導入國內超過50家業者,如百德機械高階五軸工具機導入智慧振動偵測方案,提升設備精度與穩定度,拓展高階航太供應鏈,預期產值挑戰2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