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工業局111年度施政績效亮眼 新的一年再接再厲 續創佳績

2023/03/16 | By 經濟日報

經濟部工業局111年持續發揮「熱血打拼」高昂戰鬥力,協助無數產業升級轉型,創造亮眼施政績效。展望新的一年將再接再厲,加速推動技術創新,引領產業淨零、數位轉型,持續提升競爭力,躍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

工業局局長連錦漳(左)、主任秘書周崇斌(右)與一級主管,15日在該局新春記者會共同為去年努力的豐碩成果喝采,並期許新的一年續創佳績。 陳華焜/攝影
工業局局長連錦漳(左)、主任秘書周崇斌(右)與一級主管,15日在該局新春記者會共同為去年努力的豐碩成果喝采,並期許新的一年續創佳績。 陳華焜/攝影
工業局表示,111年度施政績效首屈一指的是增訂產創條例第10條之2:本案在111年底送請立法院審議,於112年1月7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1月19日奉總統修正公布。未來針對國內進行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的公司,不限產業別,只要符合適用要件者,可申請適用前瞻創新研發及先進製程設備投資抵減。期藉由本條文施行,促進關鍵產業與技術深耕臺灣,鞏固我國產業在國際供應鏈地位。

另與台糖公司合作開發四大園區完成設置: 為解決臺商回流及在地廠商投資的用地需求,型塑中南部產業軸帶,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經濟部與台糖公司合作,優先開發嘉義中埔、水上、台南新市及高雄北高雄等4處產業園區,並已於111年6月至10月間完成核定設置。

推動產業淨零轉型: 111年7月8日經濟部與全國工業總會成立「產業碳中和聯盟」邀集30個公協會加入。工業局亦啟動產業淨零工作小組,推動鋼鐵、水泥、石化、電子、造紙及紡織產業減碳,透過同業以大帶小,由領頭企業分享國際大廠作法,率先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與目標,迄今已有中鋼、台塑、台泥、正隆、台積電、遠東新世紀等25家以上企業(排放量合計占製造部門約50%)宣示並投入淨零轉型工作。

推動半導體供應鏈在地化: 持續完善如水、電、土地、環評等基礎設施並協助解決產業發展重要議題,吸引外商如美商英特格、德商默克等在臺投資逾新臺幣300億元、荷商艾司摩爾在林口工一擴大投資約300億元及日本東京威力科創等在臺設廠。推動臺灣成為全球的「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加速半導體產業生態體系發展。

協助產業數位轉型: 透過數位轉型服務團主動訪視609家業者診斷轉型需求,協助342家業者至臺灣雲市集採購SaaS解決方案,輔導131家業者使用數位轉型相關工具,另透過主題式補助,協助15家業者C2M精準研發及33家業者接班傳承加速數位轉型。

推動電動巴士國產化:協助業者通過交通部三年10項國產化車輛符合性審查,並取得示範計畫訂單共計519輛,鏈結日本與沙烏地阿拉伯國際合作,創造整車外銷實績。

推動電動機車產業發展:工業局研提「電動機車產業環境加值補助計畫」,奉行政院111年11月3日核定,該計畫預計112-115年投入經費58億元,持續補助民眾購置電動機車、設置能源補充設施,亦辦理機車行培訓課程,並補助完訓的機車行購置試乘車及維修工具,協助機車行轉型。

推動生技醫藥產業發展:完成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8項授權辦法發布實施,促成國內生醫投資321.86億元;協助生醫廠商簽署超過49件合作意向協定,爭取836萬美元國際訂單。此外,經濟部與衛福部達成初步共識,原廠藥專利到期後健保核價一致納入研議,結合工業局推動高值學名藥相關措施,積極協助國內製藥產業發展。

促進離岸風電產業發展: 促成國內業者投資離岸風電水下基礎製造廠、機艙組裝廠等,111年帶動供應鏈投資累計達140.06億元。

輔導5G產業通過國際認證: 深化與國際開放網路組織(如TIP、O-RAN Alliance)合作,輔導5G廠商通過國際電信組織TIP認證,赴美參加2022美國臺灣形象展,促成臺美供應鏈合作。協助國內21家5G廠商驗測,其中4家申請標章驗測;另協助廠商獲得TIP金牌標章,並成功爭取到美國AT&T、德國電信等採購商機。

推動T22振興地方產業: 協助鶯歌陶瓷、北投小農及花蓮石材業者與通路品牌商合作,媒合設計師開發高質感商品、工廠見學改造,以復興產業聚落,進軍國際市場,共計協助60家業者,促成投資3,500萬元,營業額平均提升15%。

閒置土地活化: 107至110年公告閒置土地共計248.14公頃,截至111年底已活化236.52公頃,達總公告面積的95%。經濟部以多元漸進式管控措施,推動閒置土地活化,已達「懸劍效果」的政策目的。

推動與新南向國家產業合作: 111年度持續與新南向6國辦理產業鏈結高峰論壇,並促成簽署20項雙邊產業合作備忘錄,亮點案例如我商卡米爾與群邁通訊公司透過臺泰智慧園區(TTSP)展開AI空氣污染應變平台、AIoT智慧醫療等技術領域合作,以及我商優勝奈米科技與印商合作,規劃於印度加爾各答設立廢棄鋰電池處理廠。後續將聚焦新南向國家疫後產業發展與市場需求,媒合商機並促成跨國產業合作,持續深化臺灣與新南向產業鏈結。

工業局指出,延續111年亮眼施政績效,112年度施政重點首項要務是推動疫後特別條例產業及中小企業升級與轉型: 面對消費需求減緩等國際政經情勢變化,經濟部依據「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提出推動產業及中小企業升級轉型措施,規劃「產業升級轉型」、「加強中小企業所需基礎設施」、及「貸款補活水」等三大方向,輔導及補助產業朝智慧化、低碳化轉型,讓產業能夠因應變局,蓄積能量、永續發展。

並接續發布產創條例第10條之2子辦法: 經濟部將會同財政部訂定子辦法,明定前瞻創新研發及先進製程設備投資抵減的適用資格條件、申請審查機制等,並舉辦說明會,讓產業界充分瞭解本項政策措施。

另將擴大半導體攬才: 聚焦半導體業者實務需求,產學共育所需人才,112年12月底前針對半導體業者需求培訓在職人才達2,630人次以上。籌組人才招募團隊,推動國外攬才與國際交流,舉辦東南亞攬才活動3場次,並協助廠商參與國際人才交流活動以利產業延攬國際專才。

促進生技醫藥與精準健康產業創新發展:導入創新技術,促成生醫與資通訊(BIO+ICT)產業跨域合作及國產藥品自主供應:包括與醫療機構合作建置智慧/數位醫療臨床場域,推動國內外已取證的智慧醫療系統整合方案,協助創新醫療產品取得健保資格。聚焦製藥產業輔導,精進藥品品質及法規跨部會溝通,促進國藥國用,協助藥品新製程技術產線建置。

優化電動機車發展環境: 112年度持續提供電動機車購車補助,並輔導傳統機車行升級轉型,完成電動機車維修訓練課程,即可申請試乘車及維修工具補助。

持續推動產業節能減碳: 與各行業公協會研商重點減碳措施與作法,串聯上下游供應鏈共同低碳轉型,完成產業2025年低碳轉型推動規劃,碳中和聯盟公協會數增加到50個以上。112年將新增250家以上企業納入行業淨零工作小組,並透過本局相關輔導資源,持續推動同業間以大帶小。

舉辦「2023台灣設計展」: 經濟部與新北市政府合作規劃於112年10月共同舉辦「2023台灣設計展」,主展區涵蓋鶯歌區新北市立美術館、陶瓷博物館及國民運動中心等地,串聯新北28個地區共同響應,將打造新北城市意象,呈現設計導入公共場域與產業應用的成果。

促進軍用商規無人機開發:配合國防部辦理軍用商規無人機主導廠商遴選,並挹注研發補助資源,以軍帶民推動無人機產業發展。推動臺美5G產業合作:透過雙向互訪、交流、媒合等措施,推動5G產業臺廠與美國業者合作,協助爭取美國與國際市場商機。

促進循環材料利用: 循環材料驗證媒合平台112年持續擴大循環物料的驗證與媒合,預計將累積示範驗證循環材料達45萬噸。抗車轍瀝青混凝土於112年將配合工業局工業區開發,規劃以50%轉爐石+30%刨除料,替代80%天然砂石,於臨海工業區應用辦理示範應用。

推動彰濱工業區太陽光電併網: 工業局配合國家再生能源發展政策,於所轄彰濱工業區崙尾東區設置太陽光電專區,提供再生能源業者進駐,其中7個坵塊(臨1~臨7)已完成出租作業,面積約516公頃,112年底併網累計裝置容量預計可達440MW。

辦理四大園區土地招商: 經濟部將持續掌握廠商用地需求,視地方產業布局及需求辦理後期開發及招商作業。工業局將於112年4月與嘉義縣政府共同主辦招商說明會,並依各園區作業期程釋出產業用地供廠商投資設廠,預計釋出約38.53公頃,採只租不售方式穩定地價,以滿足臺商回臺及在地廠商投資的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