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研究:中國製造在歐洲正逐漸排擠德國製造

2023/08/22 | By 經濟日報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國製造的機械等高附加價值產品愈來愈有競爭力,在歐洲占有率不斷提升,逐漸排擠德國產品,對這個傳統工業大國造成壓力。

位於科隆的「德國經濟研究所」(Institut derdeutschen Wirtschaft)最新報告顯示,2000年歐盟進口的機械和汽車等高附加價值產品有2.5%來自中國,到了2022年已經提升到13%。

相較之下,來自德國的比例從17.7%降到15.5%,「中國占比成長時,德國經常跟著下滑」。

報告執筆人馬蒂斯(Jürgen Matthes)分析,高昂的能源費用是德國產品在歐洲市場失去競爭力的主因。

此外,中國政府從頭到尾補貼整個產業價值鏈,「從勞動力、資金、土地、原物料、初級產品到直接的補貼、減稅和慷慨的出口補助」。

今年年初歐盟從中國的進口略為下滑,馬蒂斯指出這只是短期現象。

他認為,由於中國科技迎頭趕上,即便創新產品也成了德國的競爭者,加上政府全力推動「中國製造2025」,德國企業面臨來自中國競爭對手的壓力將越來越大。

隸屬經濟部的「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Germany Trade & Invest,簡稱GTAI)研究也發現,中國占全球出口金額的比例,從2000年的4%大幅上揚到2020年的15%,反之德國原地踏步,始終維持在8%上下。

中國製造在歐洲取得優勢最明顯的例子是機械,2010年歐盟進口的機械有6.8%來自中國,到去年成長到11.4%。

中國汽車在歐洲的占有率還很低,但成長趨勢顯著,2000年歐盟進口的汽車僅0.1%來自中國,到去年已經成長到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