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台灣全面電動車超英趕法的可能性

2018/01/19 | By CENS

經濟日報 記者劉忠勇╱即時報導

去年底,行政院長賴清德宣布,台灣2035年將禁售燃油機車、2040年禁售燃油汽車,乍看之下,這個日程遠比2025年讓台灣非核化的目標保守,也似乎更加可行。

為什麼說這個目標算保守?因為汽車生產大國德國和空汙嚴重的印度所訂的2030年更早,英、法也是2040年,這些國家都是汽車生產國,訂此目標時得考慮對當地龐大產業鏈的影響。

為什麼可行?首先,以挪威為例,這個汽車仰賴進口的北歐國家要在2025年實現新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去年逾五成的新車已採用電動或混合動力車,由此可見,供應鏈能否配合不是問題 。

不過,從今年上半年全台電動車掛牌數僅305輛,占新車銷售甚至不到0.02%來看,台灣幾乎從零開始,邁向電動車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全面電動化 機車先行

我們也可以從電動機車找到可取的經驗。去年台灣機車全年掛牌數共100.5萬輛,創下22年最高紀錄,其中電動機車Gogoro銷售約3.5萬輛,在全台現有機車市占率已拉高至5%以上。單就11月來說,電動機車所占比率已達到10%。

電動機車占新車銷售比率大幅成長,主要是靠政府的補助,以台北市為例,二行程機車換購新台幣73,800 元的Gogoro 2 可享補助2.4萬元,補助比率逾30%。同時,業者如Gogoro也廣泛設置充換電站,提供更加便利的誘因,充飽一次電可跑110公里,也大大降低蓄航力不足的疑慮。

另一方面,政府也表示要在2020年起全面禁止高汙染的二行程機車。

挪威經驗

由台灣目前電動車的經驗來看,就是補助要大且要很有感。所謂的挪威經驗,也是大幅提供購買電動車誘因。譬如,買電動車可免除挪威政府高達25%的營業稅(VAT),還有高速公路不收費、免費停車、可走公車專用道等便利措施。

基礎設施也要完備,消費者不會只看價格,像電動機車一樣,也要提供更多便利的誘因。 這是需求面上的加強。

政府也可在供給面上著力,譬如要求汽車銷售商逐步增加電動車款式和數量,或是逐步降低排碳的上限。

無論從需求面或供給面下手,都需要政府在電動車政策上有一致性,畢竟這是規劃要在22年內達成的目標 。

別忘了,挪威能走到目前的成就,可是電動車政策實施了第28年才有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