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con
cens logo

發展航太工業 機械產業再活化

2017/01/18 | By

經濟日報 魯修斌

魯修斌/攝影
魯修斌/攝影

台灣是機械出口的大國,在全球經濟呈現遲緩情況下,去年1月至9月機械出口為1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衰退6.3% ,因此,除加強海外機械設備市場的拓銷外,更需擴大臺灣內需市場來帶動機械產業再活化,因此在國防航太的設備領域中,積極協助建置臺灣精密機械供應鏈,進而帶動臺灣機械產業承製國防航太設備之機會及技術層級的提升,將有助於加速臺灣機械設備業達到兆元目標是不可或缺之助力。

國機國造

實現進口替代

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柯拔希指出,今年在「國機國造」政策下,漢翔公司可藉由軍民通用業務之政策,將單位內之關鍵技術能量移轉國內機械設備業,生產出高附加價值的精密機械設備及零組件,來供應國機國造所需之精密加工機械設備,此舉將提高內需的採購比例;此與機械公會推動「進口替代」的理念不謀而合,國防航太產業將會是首先實現進口替代的產業。

未來國防航太工業是展現國家實力最重要的一環,也彰顯高科技尖端產業發展成果,政府主管亦已成立AIM航太工具機聯盟,期能促成航太與精密機械的共同發展。

柯拔希說,大陸這幾年隨著「中國製造2025與智慧機械」政策的投入,智慧機械領域發展如此之快,建議我政府能加速對機械業投入更多資源,並協助機械廠商解決人才不足問題,快速為台灣機械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給予加分。

兩岸攜手

建立共同標準

為了讓台灣機械業更為精實,努力整合各方資源進入機械產業,包括資金的引進,例如與創投公會合作,另則配合銀行對智慧機械專案融資等,將資金引進機械業。並積極進行異業的合作,機械與航太學之結合共同發展台灣航太工業及開創新商機。無非就是為了讓台灣的機械業與時代巨輪共同前進。

兩岸機械業在面對智慧製造(工業4.0)的時代,兩岸在此領域的共同標準則是另一重要的課題,業者必須利用各自的優勢加入此潮流。他更希望能建立共同的標準,例如控制器通訊標準,透過整合可擴展至智慧製造領域。另外,如控制器、機器人、感測器、IOT領域相關的標準等,都是發展智慧機械的關鍵元素,期待也能同時被看見及受到兩岸業界共同的重視,才能與智慧機械業者同步掠取到全球智慧機械的新契機。